学习体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意解读
十八大报告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入总结过去五年和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报告》立意高远,求真务实,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指明了方向。
一.“独立成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但在十八大报告里是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第一次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是我党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环境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深入的实践与发展,更需要全党全民都来融贯生态文明,因为这不仅是人民福祉,也关乎民族的未来发展。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的内涵从过去只注意生物生态、污染生态上升到科学前沿的人类生态、社会生态,上升到生产关系、消费行为、体制机制、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的高度,上升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穿针引线、合纵连横的高度。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生态“作为关键词,频繁的在报告中出现,并且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这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重要体现。
二.“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这一新概念的出现,是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构想,新思路,饱含人文色彩的新观念。“美丽中国”的提出不仅要求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更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和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保障。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学习体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意解读
本文2012-12-24 14:13:31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695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