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大会上的宣讲稿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行了科学规划和战略部署,描绘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鲜明立场和坚强决心。
今天的宣讲,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的基本概况
党的十八大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关于大会的盛况,我们已经组织传达、收听收看了,这里我简要讲一讲。这次大会共有代表2268名、特邀代表57名,共计2325名,代表着全党82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听取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人选的酝酿和预选。14日上午,大会进行正式选举并通过有关决议后闭幕。
这次大会,我认为有三个历史性的贡献:第一,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这就是十八大报告;第二,修订了我们党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这就是《党章》修正案;第三,选举产生了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是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产生,顺利实现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平稳交班,标志着我们党更加成熟,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总之,会议开得非常圆满、成功,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经验深得人心,措施赢得人心,目标鼓舞人心,必将极大地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坚定全国人民的信心。
第二部分,重点讲一讲对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学习理解
十八大报告是一个好报告,好就好在符合国情、民情、党情和世情,好就好在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好就好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揭示规律、引领现实,特别是好在报告的重大理论价值、深刻时代意义和伟大历史贡献。怎么理解报告精神,我将其概括为“十个一”:
第一,报告彰显了一个鲜明主题。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了大会的主题,短短82个字,字字千钧,一下子就明晰了关于党和国家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方向明,要求明,责任明。这个主题:一是鲜明提出了旗帜问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要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鲜明提出了道路问题,就是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强调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三是鲜明提出了精神状态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强调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四是鲜明提出了奋斗目标问题,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强调在未来5年,要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同志们注意,中央在以前的提法都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次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建成”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内涵大不一样,这是一种质的飞跃,表明了我们党有底气、有自信,也是向全党发出了动员令,向全国人民立下了军令状。学习理解十八大精神,就要紧紧地抓住这个主题,这是我们学习理解、贯彻落实的“魂”和“纲”。
第二,报告贯穿了一条清晰主线。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次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有这么“五个第一次”:①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道路是实现的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的指南,制度是根本的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三个没有变”,即:这个最大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改革发展所有举措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③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使之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完善。④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们确立了清晰宏伟的目标,倍加鼓舞人心。⑤第一次提出了“八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宝贵经验,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必须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来坚守,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指导原则来贯彻。这“五个第一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第三,报告突出了一个最大亮点。报告明确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也是这次大会一个最大的亮点,必将永载党的史册。科学发展观自2003年提出后,中国社会就有了清晰的发展主题,中国经济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科学体系,在我国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中彰显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大家知道,我们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三次大会之后,带来的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展开和兴起。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指引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是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选择。
第四,报告铸就了一个辉煌成就。报告简要回顾了过去五年工作,深入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通过对五年工作和十年历程的全面总结,报告用三个“迈上大台阶”,对国家面貌取得的历史性变化作出了准确概括。这十年,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十年,是不断创造中国奇迹的十年,是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十年。这辉煌十年,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中央的信赖,极大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第五,报告构建了一个总体布局。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个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实际上我们党对总体布局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最早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经济、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一提法从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到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社会建设,从而拓展为“四位一体”。十八大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了总体布局,现在就叫“五位一体”。这个“五位一体”,对应的是老百姓的五大权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我们要敬畏自然,不讲科学、违背规律,肯定是要受惩罚的。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不容乐观,现在我国年均缺水量达到了536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已接近了18亿亩红线,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以上的草原也不同程度退化,不抓生态文明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太重要了,我们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第六,报告作出了一个重大部署。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许多新举措。比如,五条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比如,“四化”发展途径,就是中国特色新型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个跟十七大的报告是不同的。十七大提出的是“五化”,十八大把其中的“两化”去掉了,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国际化”,增加了一个“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党汲取一些发展中国家忽视社会公正导致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的教训,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再比如,提出“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前一个翻一番很重要,后一个翻一番更重要。
第七,报告强化了一个和谐构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十八大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今天的宣讲,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的基本概况
党的十八大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关于大会的盛况,我们已经组织传达、收听收看了,这里我简要讲一讲。这次大会共有代表2268名、特邀代表57名,共计2325名,代表着全党82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听取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人选的酝酿和预选。14日上午,大会进行正式选举并通过有关决议后闭幕。
这次大会,我认为有三个历史性的贡献:第一,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这就是十八大报告;第二,修订了我们党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这就是《党章》修正案;第三,选举产生了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是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产生,顺利实现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平稳交班,标志着我们党更加成熟,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总之,会议开得非常圆满、成功,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经验深得人心,措施赢得人心,目标鼓舞人心,必将极大地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坚定全国人民的信心。
第二部分,重点讲一讲对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学习理解
十八大报告是一个好报告,好就好在符合国情、民情、党情和世情,好就好在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好就好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揭示规律、引领现实,特别是好在报告的重大理论价值、深刻时代意义和伟大历史贡献。怎么理解报告精神,我将其概括为“十个一”:
第一,报告彰显了一个鲜明主题。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了大会的主题,短短82个字,字字千钧,一下子就明晰了关于党和国家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方向明,要求明,责任明。这个主题:一是鲜明提出了旗帜问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要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鲜明提出了道路问题,就是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强调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三是鲜明提出了精神状态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强调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四是鲜明提出了奋斗目标问题,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强调在未来5年,要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同志们注意,中央在以前的提法都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次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建成”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内涵大不一样,这是一种质的飞跃,表明了我们党有底气、有自信,也是向全党发出了动员令,向全国人民立下了军令状。学习理解十八大精神,就要紧紧地抓住这个主题,这是我们学习理解、贯彻落实的“魂”和“纲”。
第二,报告贯穿了一条清晰主线。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次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有这么“五个第一次”:①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道路是实现的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的指南,制度是根本的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三个没有变”,即:这个最大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改革发展所有举措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③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使之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完善。④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们确立了清晰宏伟的目标,倍加鼓舞人心。⑤第一次提出了“八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宝贵经验,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必须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来坚守,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指导原则来贯彻。这“五个第一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第三,报告突出了一个最大亮点。报告明确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也是这次大会一个最大的亮点,必将永载党的史册。科学发展观自2003年提出后,中国社会就有了清晰的发展主题,中国经济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科学体系,在我国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中彰显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大家知道,我们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三次大会之后,带来的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展开和兴起。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指引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是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选择。
第四,报告铸就了一个辉煌成就。报告简要回顾了过去五年工作,深入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通过对五年工作和十年历程的全面总结,报告用三个“迈上大台阶”,对国家面貌取得的历史性变化作出了准确概括。这十年,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十年,是不断创造中国奇迹的十年,是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十年。这辉煌十年,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中央的信赖,极大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第五,报告构建了一个总体布局。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个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实际上我们党对总体布局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最早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经济、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一提法从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到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社会建设,从而拓展为“四位一体”。十八大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了总体布局,现在就叫“五位一体”。这个“五位一体”,对应的是老百姓的五大权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我们要敬畏自然,不讲科学、违背规律,肯定是要受惩罚的。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不容乐观,现在我国年均缺水量达到了536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已接近了18亿亩红线,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以上的草原也不同程度退化,不抓生态文明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太重要了,我们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第六,报告作出了一个重大部署。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许多新举措。比如,五条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比如,“四化”发展途径,就是中国特色新型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个跟十七大的报告是不同的。十七大提出的是“五化”,十八大把其中的“两化”去掉了,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国际化”,增加了一个“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党汲取一些发展中国家忽视社会公正导致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的教训,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再比如,提出“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前一个翻一番很重要,后一个翻一番更重要。
第七,报告强化了一个和谐构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十八大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某县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大会上的宣讲稿
点击下载
本文2012-12-20 08:53:20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642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