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船员心中东湖的变迁
“云水中分朝暮烟,挐舟游览景无边。买将十幅鹅溪绢,画出东湖三月天。”清代陆增的《鹦鹉湖棹歌》描绘出了东湖一派秀丽风光。东湖,是平湖这座城市的“绿色心扉”,从自然灵动的神秀之境,到浑然天成的城市公园;从昔日繁华热闹的水埠码头,到如今风情万千的国家 4a 级景区。改革开放以来的东湖之变,不仅带动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更让平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踏上了一个新台阶。
天气好的日子里,74岁的吴金泉老人总爱到东湖边漫步。这位曾经的大利班船员、原嘉航平湖站站长,最喜欢沐浴着暖融融的阳光,踱步到东湖广场旁,细细端详岸边的两个石墩。“这两个石墩曾是平湖轮船码头的船桩旧址,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轻轻抚摸着石墩略带粗糙的表面,吴金泉回忆起了与东湖朝夕相处的岁月。 1955年的春天,阳光明媚,从上海开往平湖的班船鸣着响亮的汽笛,接近了东湖边白地上新建的公共码头。一名相貌清秀的年轻人从船舱走上了船头,不知为何,他的眉间带着淡淡的忧愁,静静注视着映入眼帘的平湖风光。这名年轻人就是吴金泉,当年仅20岁的他,作为“上海市公私合营内河航运公司”的办事员,从上海被派驻平湖营业站,从事平申线客货运营业务。
吴金泉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得知被派驻平
一位老船员心中东湖的变迁
点击下载
本文2012-12-12 17:22:18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529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