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积极推行镇村干部驻村集中服务制度 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新水平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12-12-10浏览:2600下载299次收藏

积极推行镇村干部驻村集中服务制度  

不断提升新时期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取消农村各种税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我们镇一级政府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工作除开展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常规工作外,镇干部深入群众的时间越来越少,与群众直接接触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们建立了干部包村制度,但由于制度原则上要求多,具体规定少,缺乏刚性约束,给有些驻村干部留下了村上可去可不去、工作可抓可不抓自由掌握的空间,致使许多问题沉在下面得不到及时解决,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加之新时期群众诉求渠道的多元化、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群访等不安定因素的发生,使许多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把群众工作拿到手上,落在实处,树立镇村干部“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建立干部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关系。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在努力办好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群众工作体系建设,把服务群众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村上,自2011年5月份开始,通过实践探索,创新推出“镇村干部驻村集中服务制度”,即由包村干部组织村 “三委”班子,每周二固定在村活动室(或其它固定场所)集中办理日常事务,同时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纠纷调解、业务代办、技术培训等便民服务。经过一年的积极实践与探索,这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赞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群众满意的称赞“集中服务制度”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 “连心桥”,畅通诉求的 “话语场”,化解矛盾的“解困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干部下得去。为了促使包村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到村上安心工作,我们采取了三条举措:一是对每周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统筹谋划,合理调整,在没有特殊工作的情况下,一切工作任务必须为周二集中服务让出时间,确保包村干部“周二集中服务”真正下得去。二是从人性化管理入手,为每名驻村干部统一配备雨伞、手电筒,按实际工作日补助伙食费;对所辖村距镇政府 五公里 以上的驻村干部,按月补贴交通费,切实调动干部下村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办好机关干部食堂,修建洗浴室,确保干部下村回到机关随时有饭吃,有热水澡洗。  

二、明确职责任务,干部知道干什么。为了确保驻村干部到村明白有事干、知道干什么,我们明确了驻村干部 “五帮五服务”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即:帮产业结构调整、帮社会平安建设、帮精神文明创建、帮计划生育工作、帮解决实际困难,服务于治安联防、服务于医疗卫生、服务于技术培训、服务于扶贫帮困、服务于政策咨询。并要求每位驻村干部当好落实政策的 “宣传员”,惠农资金兑现的“监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上下沟通的“联络员”,便民服务的“代办员”,实用技术的“培训员”,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员”,急难险重任务的“战斗员”。  

三、探索方式方法,干部知道怎么干。为了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我们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基本方式方法,要求驻村干部认真执行:一是建立《民情档案》。通过定点接访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对每户的家庭人员、经济结构、收入状况、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如实填写,摸清开展工作的底子。二是填写《代办事项登记表》。对村民委托的事项,认真进行审理,对驻村干部能当场办理的事项,立即受理;对驻村干部无法当场办理的一般性事务做到三天内办结,对需要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的事务,做到一周内办结;对超出镇职权范围需上级有关部门审核立项的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办结完成后,及时反馈给申办人,并由申办人在受理登记表上签字;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项,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消除偏见和误会。三是发放《便民服务连心卡》。将驻村干部的姓名、联系方式、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监督电话统一印制在《便民服务连心卡》上,逐户发放,提高集中办公的知晓率,增强工作的公信度和透明度。  

四、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干得好。为了确保驻村集中服务制度能够长期坚持、不断深化,我们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一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度。镇上每逢周一如无特殊情况,召开党政联席专题会议,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积极推行镇村干部驻村集中服务制度 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新水平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