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
【摘要】和谐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支撑,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平与正义缺失的纠正。只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得到充分体现,社会和谐才有基础,才有保障,才能真正让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使社会每一个人得到分享。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20多次出现“公平”,提出了“三个公平”新概念:“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力”。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营造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在于既区别旧的传统的社会模式,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建新的先进的和谐社会理论,结合当前的社会状况,重视修正存在的薄弱环节,矫枉过正,推进国家民族的振兴,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广泛,包括有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内外之间的和谐;有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己和谐、天人和谐,以及市场和谐、权力和谐、社会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创建,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共同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以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为本,以无数个具体的个体人员为本,重视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关系,充分激发社会的活力。就当前的形势,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只有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能使社会的富裕群体同弱势群体社会处境和生活处境得以改善、得以同步化,使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保持一种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平等竞争的关系,虽有所差异,也恰如其分,没有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平与正义
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正义是我们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一个准则,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尺度,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础。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公平和正义也是社会成员内心深处渴望的公平、平等和愿望,如果心中的砝码倾斜了,那么,人的精神、思想、行为都会产生倾斜,甚至过激。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视和必要建设,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最大的影响莫过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削弱,致使社会不公平不正义之事常有发生,有的发展到了危险的地步,较为突出的有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三农问题,腐败现象,司法不公,教育失误等等,造就了处于社会竞争劣势的弱势群体愈发不利。这些问题的背后或多或少存在着社会不公,正义不正的影子,给社会和谐蒙上了阴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进行,要促进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的正义,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纠正,减少矛盾的激化,也可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社会公平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人文思想,制度规则,行动准则,评判标准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社会的公平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屡屡遭到侵犯,国企改革产生大量工人下岗转岗,在大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侵犯的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发“国难财”,侵吞大量国资财产,城市建设和扩展使不少居民遭拆迁侵权之苦和失地之痛,又有人两头得利;社会公平是一个社会的基石,古代农民起义的“分田地,均贫富”,陶渊明的“世外桃园”,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有一个社会公平的含义,也反映出社会公平对社会的重要性,是蕴藏在社会成员心目中的天平和意念,如果社会失去了公平,那么,就会引发极端,对社会产生不信任以及敌视,对现实产生不满等等;社会的正义更为重要,社会正义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一个社会没有了正义,必然产生和激化矛盾,引发冲突,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 社会中存在的弱势群体现象
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把国民经济一度滑向崩溃边缘的中国带上基本小康的道路,表明了市场经济对发展国民经济的强大推动力。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并不因为经济的发展而和谐,社会矛盾有些方面愈加凸显,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国家根基和执政党执政地位的严峻社会问题。“三农问题”,分配不公,腐败案件,不由使人们发出疑问,经济繁荣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见了,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社会的正义少了,社会存在不公平,尤其是分配的不公平,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最穷的五分之一家庭收入占全国收入的百分之四点二七,而最富的五分之一家庭收入占全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点一三,大于美国的百分之四点六和百分只四十四点三的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1993年9月16 日就说过:“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可怕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两极分化还在拉大,社会的分配不公隐藏了很多矛盾和危机。在达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后,处于社会大部分的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处境艰难,其中很多人为社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收入差距拉大,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怀疑,感到社会的不公平,没有正义,此种现象如得不到改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就失去了全面性和合理性,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最大困境是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的不利地位,这部分人处于社会的下层,无论是社会信息、资金、资源、技术、学历、技能还是社会关系、地位等方面都无优势可言,加之社会公平的缺陷,社会正义的欠缺,使得社会弱势群体不仅在面上有所扩大,差距也有拉大的趋势,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蒙上了阴影。
四、 和谐社会应当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产生着积极的效益与速度。然而,要形成社会全体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光有物质丰富是不够的,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治、文化、精神与物质没有达到同步发展,我们的社会物质丰富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旧的矛盾没有解决也产生了新的矛盾,社会平等与社会正义较之物质贫乏时落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社会平等得不到维护,社会正义得不到张扬,社会和谐难以形成,没有和谐社会的氛围要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益与速度是不行的,弱势群体的存在,也是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社会平等是一种社会理想的寄托,有了社会的平等才会有社会的正义,正义是我们社会的德性,是社会平等基础上的一种力量,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旦低沉,社会会产生深度的信任危机和人心背向。经济发展损失的是时间,而社会德性的破坏损失的是人心,是长时间难以纠正的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不尽需要物质丰富,更需要对真善美的肯定,过分地强调金钱的作用,本身是对社会主义的曲解;过分突出一小部分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所以,关心弱势群体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社会弱势群体人数不少,涉及面又广,只有促进社会弱势群体的整体提高,使之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才能真正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是当务之急,既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制度上的保证,政策的倾斜,舆论的导向,又要打击侵害社会弱势群体的现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与正义。
最近,党中央作出了缩小分配差距的决定,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政策,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最大保护。当然,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因一二个政策而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和保护,但最根本的保护在于营造一个真正具有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竞争环境,如果没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得不到真正体现,社会弱势群体处境也不可能彻底改变。因为在我们社会发展中,却实存在一些靠不公平行为发家致富或以侵犯他人利益出人头地的现象,这部分人比别人多掌握信息、资金、资源及其他方面的领先优势,是社会存在的不公平使他们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从根本上讲,社会弱势群体最大的不利就在于社会的不公不正,除了制度建设外,不可忽视的是对过程的监管,过程中的漏洞是社会不正不义的隐患,如报刊上所报道的,一个亏损的上市公司老总的年薪几百万,而他的员工在下岗,他的股民资金在缩水,光他一个人就造就了多少社会弱势群体?明摆着的不公不正又奈何不了他,没有人能指责他,没有哪个部门去管他。据国务院研究室和中央党校研究室的统计报告反映,在金融、外贸、国土开发、大型工程、证券五大领域中担任主要职务的的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是高干子女,很难让人信服社会竞争的公平与正义。
五、 公平与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为发展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不亚于农村的分田到户举措,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如果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不能让社会的大部分让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感到社会物质文明的提高,那么,势必会产生相反的作为,先富起来的人只为自己越来越富,聚集更多的财富,没有想到为他们的富裕而作出牺牲的社会弱势群体,有去为这些人扶一把的愿望和动力,反而以为差距的存在对他们有利,人为地拉大差距,使人之本性得到充分暴露,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正如邓小平同志总结的那样,这几年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要说失误的话,就是在教育上的失误。真是一针见血,所谓的教育,不只是指学校,是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没有顺应社会政治的发展而发展,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只顾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注重文化的提高,强调升学率,重视文凭热等等,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对改革开放的引导以及探索共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没有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具体地说,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如何实现党的战略第二步,全民共同富裕的教育就逊色了,既没有理论上的探索,又没有以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必要的教育。在改革开放形成发展趋势后,没有及时为发展的第二阶段制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先富裕起来的人群不懂得去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要知道社会弱势群体为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是牺牲,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不可能这样顺利,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第二步,其意义远大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第一步,只有全民的共同的富裕,我们的发展基础牢固,发展就有希望,也符合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为极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宗旨,社会的和谐也可望实现。由于教育的失误,导致全民共同富裕起来的第二步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继而使社会的公平不公,正义不义,对社会弱势群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以思想上、精神上的伤害为重。我们的改革开放不只是为少数人实惠,社会弱势群体占社会的大多数,这部分人的安居乐业、积极向上是我们社会繁荣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经济有了发展之后,理应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着想,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除了政策上的倾斜外,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弱势群体积极性的有力保证,也需要先富裕起来人群的必要牺牲,如果没有社会弱势群体的崛起,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就得不到体现,当务之急就是强化社会的教育,体现社会真正的公平与正义,使我们的事业发展均衡化。没有了公平与正义无所谓社会的和谐,没有弱势群体的物质生活提高社会不能和谐,没有了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发展也不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
本文2012-12-08 17:27:0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456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