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
陈小平同志抗洪抢险救灾事迹
陈小平同志,男,37岁,共产党员。是来安县汊河镇财政所一名普通农税干部。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分工,负责本镇董青圩的防汛工作。董青圩面积8000亩,人口3200多人。滁河、来河、撇洪河环抱该圩,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在这次特大洪灾面前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抗洪抢险的胜利,陈小平同志做出了很大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一、树立抗洪意识,思想认识到位。7月初,我县连降暴雨,圩区全线告急,在圩堤上连续战斗了几个昼夜的他得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这时他才想起父亲已病危多日了,家中多次捎信要他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结果都因汛情紧急而没有返回,不料却终究未能为老父送终。7月4日安葬好病逝的父亲,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真想睡上一个好觉,谁知雨下个不停,他辗转反侧,惊动了熟睡中的妻子。妻子安慰他说:“天还没亮,睡一会儿吧。”他对妻子说:“我们圩区人常说,在汛期,雷声就是信号,雨声就是命令,暴雨就得上一线,这时圩堤上最需要我们干部,虽然领导批准我休息,可我怎么能睡得着呢!”他深知他蹲点的董青圩,是全镇四大圩口的前站,又是泄洪通往滁河的主干道。于是他迅速穿好雨衣,立即骑车直奔董青圩一线——“回子塘”。
二、准确察看险情,指挥到位。暴雨如注,山洪汹涌,撇洪渠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由于长时的干旱,圩堤五处涵口的堵复密封程度较差;为即时排除险情,他迅速安排丁郢组群众进行二次堵复,一直到零晨五点半左右,仍不想休息,一直坚守在岗位。
三、紧急抢险,科学调度到位。雨越下越大,河水暴涨,形势严峻。他紧急调动虾子口片五个村民组全体民工,把筹好的人均10条化纤袋,迅速运往一线。暴雨来的太凶猛,回子塘告急,涵口低沉,漏水如注,时刻就有溃堤危险。他立即组织一百多名民工,传送泥袋,打桩抢险,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奋战,险情初步得到缓解。但暴雨无情,继续倾注,水位迅速上涨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
本文2005-08-01 22:31:00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42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