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当中出现的“官本位”现象及治理措施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也是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排头兵。作为学生中的优秀骨干分子,作为引领大学生发展方向的带头人,高校学生干部的情况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以“官本位”思想较为突出。本文就高校学生干部当中出现的“官本位”现象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关键词:学生干部;官本位思想;治理措施
一. 前言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他们肩负服务同学、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大部分学生干部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优异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工作能力,成为广大学生的楷模、表率。可以说,他们是大学生中的榜样、精英,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对国家今后的科技进步与治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贡献。 然而,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观念、作风也会在大学生中反映、折射出来。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既可能接受先进的思想理念,也可能习染上落后、腐朽的东西,“官本位”倾向即是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本文在结合对高校中在任的学生会、社团以及各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调查情况,对学生干部当中出现的“官本位”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 高校学生干部当中出现的“官本位”表象 2.1 干部意识过重,权力意识过浓在工作中,作为学生干部,要参与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根据调查,学生干部中认为自己上级领导是权威型领导的占54%,参与型领导占38%,放任式领导只占8%。另外,在问到“时间紧急,你认为如何才能使下属及时完成工作”时,36%的学生干部选择强制命令和时刻叮嘱下属,63%的学生干部选择和下属一起完成。被问到“你认为将建议递交给最高管理层会起到多大作用”时,78%的同学认为意义一般,被采用的机会很少。可以看出,少数学生干部存在团队精神缺乏,合作意识淡薄,自认为当了学生干部就高人一等,忽视群众意见的情况。
2.2 功利色彩浓重,奉献意识低下学生干部的本质属性就是协助学校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拥有一颗单纯的爱心,团结同学,为同学着想,为同学服务,应当是学生干部的真正本色。但一些学生干部谋职动机不纯,当干部只是为了个人“镀金”,好在以后的评优评先、入党、就业等方面捞取资本。绝大多数(85%)学生干部认为担任学生干部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锻炼自己,增加自身评优评奖、竞争择业的砝码,只有少数(6%)学生干部认为担任学生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还有少数(6%)的学生干部表示担任学生干部只是兴趣爱好,从众而已。有些学生干部获得相关荣誉后,马上离职。加入学生干部队伍只是某些同学争名逐利的一种手段,而对于服务奉献同学的却少之又少。
2.3 以权谋私现象严重高校部分学生干部凭借自身的特殊地位,利用各个学生机构,不顾其他同学利益,甚至牺牲别人利益来谋求私利。部分学生干部利用职权私自寻找学生为其打杂,或在经济上谋利益,暗地使用学校“资源”,夺取各种荣誉,甚至篡改学分。
2.4 盲目追求政绩,不愿做实事高校的一些学生干部不愿当“小”干部只愿意当“大”干部,他们热衷于竞选学校、系的学生会主席、副主席,而班干部却如烫手山芋,很少有人愿意接。原因在于班干部苦事多,名声小。有些学生干部不愿意踏踏实实、默默无闻为同学们办实事。一旦搞活动就要轰轰烈烈,大搞宣传,惟恐天下不知,虚荣心十足。
2.5 形式主义,专做表面文章有些学生干部在组织活动时,场面喜欢热烈隆重、海报喷绘满天飞。平日里大会不断、小会不停,本来一则短信或一个通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要开会解决,实际上这就是官场中“文山会海”作风。其次,不管会场规模如何,主席台总要布置的像模像样,在会议上,高谈阔论,工作设想很多,但下了会场却什么也不做,当老师问及缘由时,总会以各种理由敷衍搪塞,在老师面前一套背后一套,不实事求是。
三. 高校学生干部出现“官本位”现象的原因 3.1 社会高校学生干部当中出现的“官本位”现象及治理措施
本文2012-12-05 22:06:00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