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十八大精神学习培训班分组研讨发言摘登
领导干部十八大精神学习培训班分组研讨发言摘登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了未来中国的美好前景,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特别是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实现同步增长,具有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作用。
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全面转型,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xx的发展态势来看,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一是以“四煤”发展为路径,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项目建设,壮大实体经济,推进煤电一体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抓住中部崛起振兴、皖江示范区、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实施合淮一体化,实行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以人民民主为方向,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政务、村务、事务、厂务和基层党务公开,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发挥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
三是以文化繁荣为引领,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提炼和培育xx精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和事业,充分挖掘“xx子”文化、豆腐文化、少儿艺术等文化资源,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和就业优先战略,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把治理采煤塌陷区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加快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步伐。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五是以“两型城市”为目标,着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狠抓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城市”,推动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力争到2016年80%以上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要求,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城创建成果,增强城乡宜居宜游宜学宜业功能品质,努力把xx打造成为更有绿色味、具有吸引力、富有幸福感的城市。
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首次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xx。xx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环境保护为基础,产业壮大为根本,方式转变为路径,工业、农业、城镇、自然“四维统筹”生态发展,让xx自然环境绿起来、城乡面貌美起来、经济实力强起来、人民生活富起来。
一、实施“四量”工程,推进工业生态发展。抓存量,以技术改造为抓手,重点改造高能耗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绿色化。抓增量,以招商引资为支撑,重点引进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创新强企业项目,严禁污染企业落地,实现承接产业新兴化。抓海量,重点建设苏(州)滁(州)现代产业园等15个省级工业园区,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工业集聚化。抓变量,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实施增长源成长工程,搭平台、引人才、聚智力,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实现创新产业规模化。力争5年内工业投入超万亿、技改投入超千亿、产业超千亿、企业破百亿、平台上百亿级。
二、实施“一十百千”工程,推进城镇生态发展。 “一”即中心城市,建成合宁之间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双百”现代化城市;“十”即按照“县当市建”思路,着力建设6个县城、2个与南京交界的沿边节点镇以及苏滁产业园、高铁站区2个毗邻滁城的产业片区;“百”即全力打造百个特色镇;“千”即建设1000个农村新社区、中心村。
三、实施“1234”工程,推进农业生态发展。建设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组织化大跨越;发展龙头企业1千家,农产品加工产值1千亿,实现产业化大跨越。开展万名实用人才培育,10万农户创业,百万农民市民化,实现收入增长大跨越。推动粮食产量超百亿斤、养殖业产量超百万吨、土地规模经营超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超百个。
四、实施三大工程,推进自然生态发展。实施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形成处处皆绿、抬眼见绿的“绿xx”。实施千库百河湿地养护工程,营造集防洪、灌溉、景观、安全饮水“四位一体”的水生态。实施环境修复工程,加强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污染防治,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步伐,加大农村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防控治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省委张宝顺同志在培训班上指出:“必须顺应四化同步的新趋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十八大和省委、省政府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部署和要求,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完全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也完全符合xx的发展实际。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区联动”促“四化同步”,通过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截至目前,已转移农民7.35万人,城镇化率达61.2%,预计2020年达70%以上。
一是在城市近郊建设开发园区,通过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市11个开发园区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区域内19.3万农民可以全部成为市民。
二是在适合建设新区的重点区域建设产城一体的新城区,通过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托管方式设立的博望区、示范园区和郑蒲港新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5至10年规划建设面积将达到70平方公里,可以聚集人口30万~40万人,使农村变成城市、农民变成市民。
三是在重点农业地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在三个县建设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10.1万农民可以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四是加快中心镇建设,提高承载和辐射能力。向10个中心镇下放13大类41项权力,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中心镇建设,30万~50万人可以分享中心镇建设的成果。
五是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活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实施规划建设、环境整治、产业提升、土地整治、管理创新、文明创建“六大工程”。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农村新社区共有60个,涉及5.4万户、近20万人口。
六是加快城乡道路建设,打通城市与农村的快速通道。重点加快连接主副城区、中心镇以及各产业功能区的快速通道建设,使城市居民20分钟内享受到农村田园风光,使农村居民20分钟内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在培训班的讲话中强调,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扩大就业促增收、促和谐。中央和省委的这些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围绕实现美好xx建设的宏伟目标,紧密结
领导干部十八大精神学习培训班分组研讨发言摘登
本文2012-12-04 17:13:50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