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巧移儒道禅文化它山之石 融入办公室管理工作
在局领导对我们的深切关怀和重视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10天的浙江大学创新管理培训。从中体验了一次“钱塘江边文化开放之旅”的积淀与沉思,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长远的指导意义。
教国学的教授专家张应杭以其浅显易懂、幽默生动的讲授方式,从国学儒道释文化的角度作了一场人生智慧与修行提高结合的讲座。以儒、道、禅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具有时空穿透力的智慧积淀。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汲取丰富的处世之道和管理智慧。从儒家文化中,向孔子学人际关系和世事洞察力;从道家文化中,平息我们内心的浮躁,在水与太极思维中感悟智慧的力量;从佛家文化中,找到遇到挫折的原因,摆正自己的心态,寻找修炼快乐的方法。引导我们提升处事之道和管理智慧。使我深刻体悟到“亦儒亦道亦禅”的圆融境界,学会以儒养性、以道养身、以禅养心,提升做事做人的智慧和境界。
现将学习儒道禅文化的一些体会结合工作实际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1.向孔子学管理艺术:
孔子说:“仁者,二人也。”仁字左边一单人旁,右边一个二,两人之间的事,便是“仁”了。表现在人我方面,即要学会肯定周围的同事,与人合作,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平等和友爱。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却不盲目附和。办公室协调和管理工作中要学会和而不同,学会包容,“心中不能太有自己”,善于用人之所长,避之所短,这样才有亲和力和凝聚力。
外圆内方:后期的儒家发展了孔孟思想,提出了“外圆内方”的做人范式。一个人既要保持内心方正的禀性,为了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辅以圆的外壳,就不会伤害到别人。这显然是一种圆通的人生,内心既有方正的原则,外表却又平和融通。当然,“外圆内方”的圆不是圆滑,不是世故,圆滑者无所谓内方。在现代管理者那里,它是一种人格修炼的境界。
识时务者为俊杰:和谐社会强调“以和为贵”,置身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中,应该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从人格修炼角度来打造自我的包容力、平和力、学习力、人格魅力,否则,就会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
2.向孔子学世事洞察: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里的“戚戚”是愁眉不展的意思。小人因为唯利是图,总是算计和提防别人,所以不快乐;君子因为拥有道义之心,所以内心非常坦荡,所以他很快乐。
孔子说:“富而可求,虽持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也是爱财爱利的。他说,这个富贵之利如果是可以追求的,哪怕让他持鞭赶马他也愿意。怎样才叫“富而可求”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在这里说,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容易受诱惑,这个时候要让自己把持得住;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告诫自己不要什么都争,要学会谦让,即便是争也是君子之争;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告诫自己不要太贪,因为财富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二、道家文化与智慧的力量
1.如何平息我们内心的浮躁?
老子言:“清静为天下正。”道家认为,清静之道乃是修身养性和治理天下的根本之道。
道家认为,清静能积蓄力量,清静能生成智慧,拥有清静,才能进退自如、从容不迫,正如成语所说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也因为清静,才能真正让自己的处世智慧达到一种高度,并因这种高度而体验到生命的快乐:不仅做管理是快乐的,工作是美丽的,而且整个人生也是快乐的!
2.向水学习,盛于杯中,在方而方,在圆而圆。
上善
创新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巧移儒道禅文化它山之石 融入办公室管理工作
本文2012-12-04 11:41:27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354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