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十八大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的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选出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下一步的发展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胡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历史性、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领会、学习、贯彻、落实。
根据有关专家对十八大报告要点的解读,我们应当把握八个关键词,准确领会十八大的新精神。
一、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做了深刻阐述。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过程中,有过多次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如果把党的全部历史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时期,那么把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是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在党的旗帜上,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如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加以细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则有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行动指南,第二次是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行动指南,第三次是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因为它非常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是革命的辩证法,而辩证法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根本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涉及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根本的理论基础,属于最高最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十八大报告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个意思。可见把握了科学发展观,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真谛。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之所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首要意义是以发展为导向。发展是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展,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不断扩大。事业兴旺发达了,待遇、福利、社会美誉度、领导支持各种好处就会接踵而至。结合我们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正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以发展求进步道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做好xxx工作的宗旨。从xxx工作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意味着对内以职工为本,对外以xx和xx为本。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两个本源进行。以此为本,xxx工作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发展壮大。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意味着在工作中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学会“弹钢琴”,反对“单打一”。以整体、全局的观念看问题,这是做好工作的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实践证明,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就无法把工作做好。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学习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xxx工作,作出更大的成绩。
二、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继十七大报告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这也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和高度。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的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两个“五位一体”双向回环,环环相扣,实现无缝对接。党的“五位一体”建设是根本是基础,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建设。国家的五位一体建设是目标,是方向。建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中国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波澜壮阔的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
三、“八个坚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两个百年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2-11-25 13:00:35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