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2年乡镇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安排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12-11-19浏览:2507下载138次收藏

2012年乡镇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县委“实施五大战略、打造三色xx、建设中等城市”和我镇“打造xx南大门,建设合肥后花园”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科学发展、争创一流业绩为目标,以抢抓国家惠农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为动力,以抓发展、谋民生、调结构、促转型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大主战略,全力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在广大干群共同努力下,战胜了今年夏季干旱灾害,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打下坚实基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亿元,第二、三产业产值7200万元,劳务收入1.2亿元,惠农补贴政策性收入1400万元),同比增长20.4%;农民人均纯收入6880元,同比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其主要工作有: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努力推动二三产业发展

坚持三位一体招商不动摇,树立招商为大、发展至上理念,立足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招大引强,奋力攻坚。先后实施了春季招商、夏季会战、百日攻坚等系列招商活动,获得了一批有价值信息。今年以来共引进项目3个,分别是路陈金岗山农业、高庙温室养殖、杨团立成米业,合同利用外资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600万元。全年上报招商信息12条,其中有4条有价值信息被采用跟踪服务。

以城镇化工业化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富镇、商贸兴镇、城乡统筹战略,强化服务,创优环境,以加快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支撑,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和个私经济发展,在各项惠农政策激励下,今年以来全镇农机服务、交通运输、商业零售、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等各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为繁荣市场、搞活经济、促进就业提供强力保障。今年新增工业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12家,目前全镇工业企业已发展至10家、工体工商户发展至516家,预计全年实现二、三产业产值7200万元。

二、以综合治理为抓手,突出抓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

继续保持高压紧逼态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宗旨,以月积分、月兑现、旬调度为手段,综合治理出生错漏报、信息虚报、两女户结扎、孕情出生上报、性别比等重点难点问题;严把孕情监测关,努力提高参检率、检出率和四项手术到位率;投入经费100多万元,重点抓好“一卡三核”工作,摸清搞实全员信息和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创国优”活动,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计划生育服务所;围绕计生奖扶、优质服务,大力举办生殖健康阳光行、儿保费发放仪式、优生检查等系列活动,通过散发资料、宣传栏、政策宣讲、电话短信、入户培训等形式,大大提高了群众政策知晓率满意度;紧盯指标不放,注重过程管理,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复核、调研、迎检工作;进一步巩固村民自治、诚信计生成果;严格执行奖特扶政策,全年发放儿保费、奖特扶等各类资金35万元。统计年度,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人口出生率10.8‰,长效节育措施到位率95%以上,征收社会抚育费200万元,计划生育步入规范化良性化轨道。

三、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1、推动“丰乐杯”创建向纵深挺进。今年丰乐杯创建以打造精品、建设新区为目标,大手笔谋划、大规模投入、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全年投入建设资金6688万元,完工项目16个,在建项目7个: 一是大力实施综合文化站项目。投资300多万元的综合文化站大楼于今年6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200多平米,内设多功能厅、文化资源共享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科技文化培训室、留守儿童活动室等,各项制度健全规范一律上墙,全天候对外开放,各种文化活动得以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二是重资打造文化广场项目。投资200多万元的文化广场项目于今年8月份建成使用,占地面积1万多平米,主场地铺设大理石地砖,以景灯、雕塑、长廊、绿化、亭子、喷泉等景观作点缀装饰,是居民跳舞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场所。三是高标准建设三大服务设施。投资500多万元,先后建成江巷村活动室、计生服务所、行政服务中心三栋服务大楼,为群众办事提供良好环境。四是加强新区道路建设。投资200多万元,在建水泥路1条、长600米;改造老街1条、长400米。五是加强城镇供排水管网建设。投入136万元,新建下水道5千米,维修下水道3.2千米,新增自来水管网3.5千米,晴雨天排污率100%,用水率95%以上。六是加强城镇环卫设施建设。投入150万元,搞好垃圾转运站后续管理使用,在穿街合蚌路沿线投放垃圾箱140个,城镇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七是狠抓城镇小区开发和老街住户改造,新建商住房120间11000平米。八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铲除杂草、清理垃圾、治理“三乱”,先后组织机关、单位、学校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16次。集镇规模、品位、形象大幅提升,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2、深入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整合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村庄整治、危房改造各类惠农资金,调动农民参与热情,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三合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于六月份进入安置环节,四大安置点选址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新颖、造型美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现全部建成,岳庄安置点190多户建房预计年内可基本建成,其他三个安置点力争年内全部动工,努力争取将岳庄安置点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美好乡村示范点。按照高规格、高标准建设要求,统筹考虑村庄布局、户型设计、基础设施、产业支撑、生态环境、景观营造等因素,积极做好路陈西陈、移民新村、三合岳庄三个中心村和12个自然庄美好乡村示范村规划上报工作。以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为目标,以上级补助为辅、群众自筹为主,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力争11月底全镇400多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居住条件。

3、水利建设创历年之最。我镇把水利冬修与土地整治、村庄整治、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创新五元治水机制,畅通融资渠道,使大量的民间资本和惠农资金涌入水利设施,在此激励下,市县、镇村重点工程全面开花,掀起一轮又一轮大干水利热潮。截止目前,全镇共完成塘坝清淤55口、土方77万方,投资总额达500多万元,预计11月底全镇100多口塘坝、一条沟河整治可全面竣工,届时可增加恢复灌溉面积8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改善水利落后面貌。围绕服务江巷水库上马,较好地完成了库区移民调查登记和江巷、郭集、路陈三大移民新村前期规划选址工作。

4、农村道路建设继续推进。逐年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修路规模,今年共申报村组砂石路12条、约25公里,投资总额达190多万元,经过强力推进奋力攻坚,整体工程于9月底全面竣工,农村出行环境得到快速改善。

5、农网改造工程进入决战时刻。投资150万元,安装新型节能变压器(s11-200)6台,改造线路12公里,完成农网升级改造20个村民组、900多户。围绕增进民生福祉,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好其他工程类民生,巩固扩大民生工程覆盖面,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指数。

四、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综治维稳。深入开展综治宣传月、“六五普法”和“法治xx、平安xx”创建活动,全年发放普法、防邪教等各类宣传资料2.1万份。层层签定社会治安责任状,围绕两节、两会、党的十八大等重要假日、重大活动扎实开展综治维稳。创新群众工作站、信访联合接待中心、综治维稳中心“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全方位排查、防范、化解矛盾隐患和不稳定因素。集中开展非法销售、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清查整治活动;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全镇各重要场所全部安装e家防盗电话和电子监控设备;扎实开展反邪教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2、信访维稳。创新管理,强化源头治理,扎实开展“三查一整改”、“三上一接访”活动,严格落实十八大期间信访维稳防控措施,努力将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全镇未出现集体访、越级访、非访案件,社会秩序井然。整合群众工作站、服务大厅职能作用,组建信访联合接待中心,分工协作,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专人接访、部门接访、领导接访、大走访多措并举,不断完善村支部书记陪接访制度,使农村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和隐性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围绕重要节日、重要活动、重要会议,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反映的问题。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32件、110人次,其中立案10件,调解结案率100%,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转办上级部门和领导来电来信1件。切实做到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人员稳控在本镇、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行的信访维稳目标。

3、安全生产。坚持属地管理、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通过安全检查和制度管理相结合,围绕烟花爆竹、校园安全、食品药品、用电安全、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定期和突击性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24次,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全年发放宣传品2万多份,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五、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打造现代种植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后成功实施了万亩优质稻米高产攻关、万亩小麦高产攻关、千亩油菜高产攻关等一批重点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按照“五统一”实行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水稻机育插秧、小麦机条播、农田机深松、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技示范推广,对普及农业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挥了很好的宣传效应。围绕五早、三夏、三秋农业生产,抓好政策宣传、农资供应、科技培训、指导服务工作,先后举办新型农民阳光工程、民生工程科技培训班5场,受训干部群众800多人次;完成小麦良种统购4.6万亩,品种优化率达95%以上;组织蔡桥灌区抢调外水200多万方,解决路陈、三甲等村1万多亩水稻灌溉用水。围绕农民增收,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四大战略,全年共引进社会资本1500万元,完成土地流转1.2万亩,其中路陈村一次性流转土地3000亩给大户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通过政策扶持、优质服务,三合大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路陈花卉苗木、郭集中药材、xx育种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逐步做大做强,目前全镇农业合作经济实体发展至90家,百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至240户。群众购买大型农机具热情高涨,目前全镇共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20多台、拖拉机50多台、插秧机30多台、深松机10余台,机收率近100%。农业连续多年喜获丰收,据统计,全年创粮食总产9550万斤,同比增长2%,油料总产1100万斤,同比增长200%。今年秋种小麦计划播种5万亩,油菜2万亩,目前秋冬种工作已近尾声。

2、打造现代养殖业。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促进养殖业向大户、专业合作社、大型养殖场集中,全年建成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家,其中高庙温室养殖场占地50亩,养殖车间6000多平米,投资规模达5000多万元,年出栏生猪上万头。大李养殖、顺鑫养殖、童心养殖、七宝养殖、新华养殖等一批规模养殖场不断做大做强。15座小型水库和主要当家塘全部发包给个人从事水面养殖开发。为防止重大动物疫病流行,先后开展春防、秋防活动两次,强制性免疫、防疫密度、耳标率、免疫证发放、免疫建档均达100%。预计,全年饲养牲畜(猪牛羊)13万头、出栏11.5万头,百头以上养猪大户发展至16户,千头以上养猪场发展至8家;饲养家禽(鸡鸭鹅)37万只、出栏30万只,万只以上家禽养殖场发展至1家;上市水产品400吨。

3、打造现代劳务业。利用江、浙、沪辐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劳务经济,塑造xx劳务品牌,提升劳务输出科技含量、规模效益,推动劳务输出由传统的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2年乡镇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安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