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为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运行质量与效益得到了极大提高。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截止2004年底,全区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36758户,私营企业993户;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51%以上,增加值占全区gdp的 38%;非公有制经济所创税收在全区财政总收入中占35%,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29.4%;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9.6万人,占全区劳动力总数的30%。先后涌现出了伟志、蓝潮服装公司、金华汉医疗器械公司、春雨公司、成祥米业、中山房地产开发公司、顺华建设公司、七里兴汉荷园等一大批骨干非公有制企业,形成了以服装、机械加工、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建筑、旅游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还存着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产业分布不均衡、发展环境不够理想等问题。要推进区域经济民营化,构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新格局,把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使其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有力支柱,关键要从调整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条件、拓展空间,突出重点、促优扶强,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四个方面入手,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引导,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调整结构和优化升级
我区非公有制企业总量已达到800多家,但大多是普通加工型企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已成为制约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台的目标,重点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以绿色农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的协作型企业、教育文化产业和现代旅游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从主要从事三产为主向投资发展一、二产业转变,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要依托大型企业的优势,鼓励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与大企业、企业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营分工与产业化协作密切相关联的产业群体。要结合贯彻中央1号文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围绕优质粮油、畜牧、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加工业、营销业和观光休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双赢”。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努力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技术、资金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优化升级。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购买技术、引进人才、联合开发、技术入股、资本入股等多种方式,引进新技术、建设新项目、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脚型企业”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头脑型企业”转化。
(二)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
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着重要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结合国有资本退出拓宽发展空间。随着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中
(一)加强引导,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调整结构和优化升级
我区非公有制企业总量已达到800多家,但大多是普通加工型企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已成为制约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台的目标,重点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以绿色农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的协作型企业、教育文化产业和现代旅游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从主要从事三产为主向投资发展一、二产业转变,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要依托大型企业的优势,鼓励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与大企业、企业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营分工与产业化协作密切相关联的产业群体。要结合贯彻中央1号文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围绕优质粮油、畜牧、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加工业、营销业和观光休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双赢”。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努力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技术、资金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优化升级。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购买技术、引进人才、联合开发、技术入股、资本入股等多种方式,引进新技术、建设新项目、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脚型企业”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头脑型企业”转化。
(二)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
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着重要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结合国有资本退出拓宽发展空间。随着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中
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为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议煤矿安全文化下一篇:走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本文2005-07-20 16:07:00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99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