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山东省XX市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学习山东省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的思考与建议
县委: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为了进一步助推我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近期,县政协组织农业、科技等有关界别的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由县政协主席带队,通过赴山东省潍坊市考察学习和县内视察、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县近年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山东省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感受与启示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山东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次我们调研组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的寿光、青州等地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实地考察,初步了解了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收获颇多,感触很深。大家一致认为,潍坊市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1、整体发展势头强、后劲足。潍坊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农业人口630万。199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推进观念和体制创新,深入实施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三带动”战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潍坊市完成生产总值(gdp)3541.85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71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9元。先后发展名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136处,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277处,建成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471万亩。从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大手笔、高起点、争第一的观念,把农业作为大产业来抓,用“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确定更高的发展目标,才能使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更快一些,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优、效益好。潍坊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蔬菜、畜禽、粮食、果品、花卉、苗木等17个产业集群,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寒亭水产品、诸城肉鸡和生猪等,都成了闻名全国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产业。为了提高规模效益,潍坊市按照生态区域,搞好产业规划布局,实行成方连片开发,由过去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向“一县一品”甚至“多县一品”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区域,其中仅蔬菜产业就形成了以寿光为中心,面积400多万亩的规模。潍坊市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只有突出“一镇一业、一县一特”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特色产品集中,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才能带动农业产业整体迈上新台阶。
3、龙头企业规模大、品牌靓。多年来,潍坊市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来抓,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发展到2980家,实现销售收入1050亿元。全市已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禽肉、蔬菜出口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5。同时,潍坊市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工厂化经营,先后成功创建了乐义牌蔬菜、乐港肉鸭等1604个优质农产品品牌,优质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6%以上。调研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潍坊市现代农业之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始终能够占领产业的“制高点”,正是得益于不断的科技创新和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大力培育农产品商标品牌,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从而大大促进了农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经营。
二、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次赴山东省潍坊市的考察学习,不仅让调研组一行开阔了视野,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发展中的巨大差距。从纵向来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粮食为基础、畜牧为主导、果菜为特色”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已形成了优质粮油、畜牧养殖、猕猴桃、优质苹果、精细菜五大产业带,建成了一批“一镇一业”示范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9.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84元,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繁荣的强大引擎。但与潍坊市等发达地区的横向比较来看,我们在思想观念、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发展魄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传统观念束缚严重。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总是缺少先进地区那种强烈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缺乏敢闯、敢干、敢担风险的精神。一是多数农民小农意识积淀深,思想守旧,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思想,思路不开阔,视野不宽广,缺少“闯”的精神。在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上,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缺少大局意识。二是一些干部仍然用老观念、老习惯、老方式来看待和解决新问题,实际工作中说的多,干的少,规划多,落实少,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小进即安,小盛即满,缺乏危机意识,自我感觉良好,“等、靠、要”思想严重。
2、土地流转难度较大。寿光市三元朱村农业种植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得益于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种植模式。但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群众流转意愿不强。大多数农户习惯于靠种地养活自己,担心流转土地会失去生活的依靠;兼职从事二、三产业,闲暇时从事农业的农户,都想留几亩土地来补充家庭收入,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二是对政策理解不清。不少农户怕政策多变,对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混淆不清,担心土地流转后,若遇征用土地时得不到补偿。三是有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有的村虽有组织、有班子,但村干部对发展现代农业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热情,满足现状,没有担风险、闯新路的气魄胆量和加快
学习山东省XX市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的思考与建议
本文2012-11-12 15:46:5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