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适》有感
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素质”这个词,它的意义太广泛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难去把握,今天学了后,让我对素质有了清晰地认识,它就藏在我们的生后当中,教会我们怎么做人。
就中小学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本义就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因此要教会孩子 如何生存、如何做人(与人相处与协作等)、 如何成功(兴趣、目标与努力等)。
教育的本义是和谐的。
其中谈到教育的素养
教育的素养包括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具有教育的素养;认识并承认智能与教育的多元性(不能简单用一个分数标准去丈量孩子,发现孩子最适合的,支持孩子从事起最热爱的,关注孩子是否获得幸福与快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
和谐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学习《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适》有感
研究表明,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理倾向。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工作都有许多消极的影响。体验倦怠的教师很可能个人生活质量下降,身心方面产生不良反应。而学生是教师工作倦怠的最终受害者。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工作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初期,人们一般工作热情、资源充足,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便开始袭来,到四年左右达到高峰。一般认为,教师在开始时,工作都是热情的、讲奉献的,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但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社会压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尤其如果工作投入越多,实际回报越低,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困难,家长要求的增多,领导关心的不够等,教师容易产生愤怒,变得没有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的工作就失去了最初工作时的
学习《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适》有感
本文2012-11-12 08:37:11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988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