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某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已是各级党委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点。xx县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成立于2000年10月,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1名。近年来,xx县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点,夯实基础,切实增强了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随着非公经济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和异地经营企业数量大幅上升,一些异地党员长期脱离了原籍党组织,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出现了党员组织关系无处转、组织生活无处过、党费无处交、学习活动无法开展等问题。为此,xx县委按照“经济组织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设置就跟进到哪里”的党建工作理念。以“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打造城区非公经济党建品牌,引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围绕“诚信经营、服务社会”这一主题,以“抓实党建、服务党员、回馈社会”为工作切入点,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创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融互动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非公经济党组织服务大局、引领发展、促进和谐的功能。
【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建设,筑牢党建基础
以开放务实的姿态,创新党支部的组建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力实施“安家工程”,夯实了党建基础。
一是“联合式”提振支部凝聚力。针对城区个体私营经济领域的党员分布面广、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难集中、难管理的特点,把零散分布的个体工商户党员联合组建为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党员有来自浙江、玉溪、孟连等省内外、县外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也有本县进城务工的农民党员。
二是“开放式”提升党员示范力。以他郎宾馆为中心,设立“流动党员回归站”、“流动党员之家”、“开放式党组织”,对常驻党员编入支部规范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支部活动。对居住相对固定的流动党员实行备案制,动态管理,党员可选择把个人的组织关系转入支部,也可选择留在原支部,凭流动党员证参加支部组织的活动。路过xx和临时居住的外来党员,凭流动党员证参加党支部活动。
三是“规范式”强化制度约束力。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的吸收和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支委联系党员等制度,定期开展组织活动,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实行党员挂牌上岗,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环境,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四是“培养式”壮大队伍后继力。坚持把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业主和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诚信经营、守法致富的模范和业主放心的优秀骨干员工,把优秀党员业主和员工培养成党支部班子后备干部。党员联系帮助非党企业主或个体经营者成为诚信经营者,党员联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党员联系互助资金使用户,保证业主的发展和资金的安全。通过“三培养三联系”活动,增强了党支部的吸引力,支部党员由成立之初的4名,发展到现在的51名。
五是“标准式”彰显阵地吸引力。支部书记马福恩将自家经营的他郎宾馆一间80余平方米的会议室,无偿提供给党支部作为办公和开展活动的场所,配备了桌椅、书柜、电教设备、学习材料,建起了党员活动阵地,制作了一组图文并茂的党建工作展示板,全面展示支部活动剪影、工作目标、措施和制度,营造出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构筑属于党员自己的“家”,实现了“支部牌子挂出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先锋作用显出来”的党建工作目标。
二、创新活动载体,彰显党建特色
实施
某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本文2012-11-10 16:53:15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