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会议动员讲话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12-10-28浏览:2576下载218次收藏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会议动员讲话

同志们:

自治区团委对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做了充分准备。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团中央10月9日召开的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区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全区农村团建工作新路径,进一步将共青团组织面向基层的“桥头堡”推向乡镇,努力使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融入农村青年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农村新型生产方式之中,融入农村青年致富追求之中。
自治区团委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尤其是近两年我们下了很多功夫,去年开展了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今年进行了村团支部换届;探索形成了“走进青年”工作体系,扎实开展走进青年“六个一”活动;抵御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传播宣讲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大力推开“基层组织活力建设年”工作,同时,为了保障“基层组织活力建设年”工作落到实处,自治区团委争取团中央、自治区财政和其他各方面经费支持基层,经费的80%都拨付到了基层。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基层团组织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这次,团中央提出的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思路,就是针对农村共青团工作的薄弱环节,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新任务。下面,我就全区贯彻落实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意义和内涵
农村共青团工作是全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部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农村新环境,团中央提出了建设乡镇实体化“大团委”的工作部署,具有极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全区各级团组织和共青团干部,必须深刻领会此项工作的意义和内涵。
一要全面了解团中央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背景。
从全国来看,受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基层团建和基层工作始终是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薄弱地带。如何加强基层、活跃基层、巩固基层,始终是全国各级团组织思考和实践的重点。今年7—9月,团中央组成专家组,对全国东、中、西、东北部地区的7个县进行了全样本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职业青年中,在村里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占30.5%,在村务农的同时在镇区非农业兼职工作的占15.9%,在镇区非农业工作的占53.6%,在镇区形成聚集的达到了职业青年总数的69.5%。基于全国14—35岁农村青年在青年中高达65%左右的比重,面对农村青年分布聚集的新特点,团中央作出了“我们既要关注村,更要关注镇区”的科学判断。
从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区从事一产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1.22%,从事二产的占11.23%,从事三产的占27.55%,农业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仍然较高。全区16—35岁以下青年有758.68万人,其中农村青年有447.68万人,占59%;全区14—28岁以下青年有566.88万人,其中农村青年有347.26万人,占61%。新疆农村的情况比较特殊,特别是城镇化率与内地省份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受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在村和乡镇的青年总量仍然很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围绕自治区党委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新疆正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全区农村社会形态已经并且将继续发生重要而深刻的变革,大量在农村的团员青年将游离于传统意义上的“村”进行生产生活,农村团组织在农村的行政化层级结构已不能全面有效地覆盖到各类农村青年群体。面对这一新形势,我们必须始终对“农村青年到底在哪里、农村青年怎么流动、怎样才能把农村青年真正组织起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青年的组织形式,更加有效地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开展工作。
二要认真理清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思路。
新疆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多数县、乡地理空间上比较大,南北疆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有差距。推行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就是在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使青年怎样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的原则下,不拘泥于原有的行政化格局,依靠组织格局创新后的乡镇团委,建设由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区域内多个直属团组织构成的实体化“大团委”,重点解决在镇区聚集青年的覆盖问题。相对于过去只有下属村团组织的乡镇团委,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有大量的直属团组织,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领导层级。它既指导、推动下属的村团组织工作,又直接组织、联系、团结镇区内的农村青年;既有专兼职相结合、编制内外相结合、体制内外相结合的领导机构,又有镇区内依托区域、功能性聚集载体建立的各类直属的团组织。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这个“镇区”指的就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区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心村”或者“巴扎”。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格局形成后,乡镇团委履行面向农村基层的“桥头堡”功能,一靠组织格局创新后形成的由专兼职书记、副书记、委员组成的乡镇团委新格局,二靠实体化“大团委”直接领导的大量覆盖镇区内青年的多种直属团组织,三靠指导、推动村团组织工作,四靠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
这样一来,我们对农村青年全覆盖就有了清晰的路径:一是对务农和稳定工作生活在村里的,通过村团组织联系和覆盖;二是对上学的,通过中学、中职、高职、大学团组织覆盖;三是对在“村外乡镇内”的,通过乡镇实体化“大团委”直属团组织覆盖;四是对“走得远”、出了县的,通过非公企业团组织、驻外团组织覆盖和联系。
二、准确把握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是新形势下农村团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我区个别地方有一些类似的摸索实践,但工作经验还不足,功能发挥也不够。因此,在全区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并使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在建成后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要搞清楚农村青年的流动和分布情况。也就是说要搞清楚农村青年在哪里?农村青年是怎样流动的?这项工作是我们做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前提。团中央在全国选了7个县(市)做了样本调查,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新疆城镇化程度与内地有较大差异,为了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需要县市、乡镇的同志们认真调查本乡镇农村青年的分布和流动情况,以便于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二要搞清楚乡镇实体化“大团委”面向哪些青年群体。结合今年上半年“走进青年”访谈活动中掌握的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判断,全区农村职业青年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在乡镇集镇中心从事非农业活动,或者以其他形式聚集。随着新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这一比例还将快速地提高。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就是要根据空间和功能的不同属性,充分覆盖在镇区聚集的农村青年群体,简单讲就是“村外乡镇内”的青年,并发挥组织、联系、引导、服务这部分青年的功能作用,有力地补充原有乡镇团委、村团支部所无法有效覆盖的各族青年群体。
因此,我们在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深入细致地对农村青年分布和流动情况、对在乡镇镇区聚集的青年群体进行摸底排查。按照聚集区域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会议动员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