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管所2008-2012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交通运管所2008-2012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2008年以来,我县道路运输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州运政处及县交通运输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2008-落实年、2009-科学发展年、 2010-作风转变年、2011-创先争优示范年和管理规范年以及2012-客运管理年和队伍建设年的工作主题,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优质化、执法规范化、监管科学化”为工作目标,不断创新思路、规范管理,全方位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2008-2012年(以下简称前五年)全县道路运输发展回顾
(一)前五年取得的工作成绩
1.运输生产能力快速增长
截止到2012年9月底,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数为135户,比2007年同期增长650%;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数为1766户,比2007年同期增长437%;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业户数为202户,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为4075人,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48%与39%;等级客运站数量为 5个,比2007年同期增长25%;机动车维修业户为194户,比2007年同期增长74%;客运线路条数为26条,比2007年同期增长24%;公路货物营业性运输工具拥有量为1757辆,比2007年同期增长232%;农村客运站数量为3个、农村客运班线为12条、农村客运车辆为365辆,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50%、34% 、
589%。
2.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加强
道路运输在春运、“十一”黄金周等关键时期和“阔时节”等重大活动以及在抗震救灾、抗击冰冻雨雪灾害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客货运站场、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运输辅助业全面发展,道路运输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运输组织方式不断创新
客运企业进一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货运企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营运车辆逐步向大型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客车平均座位、货车平均吨位、中高级客车等比例稳步增加;旅游包车、小件快运、城市物流配送等运输组织方式快速发展。
4.服务“三农”能力显著增强
前五年期间,新建农村客运站共计1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条,组建农村客运公司4户,建制村通班车率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客运车辆达365辆,农村地区“出行难”、“运货难”问题有了根本缓解。
5.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强化
五年来,我所始终把安全生产管理摆在道路运输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三关一监督”监管职责,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新的成效,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稳步提高,安全源头管理进一步强化,客运站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货运源头治超取得新进展,对营运驾驶员的安全监管全面加强。
6.科技及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驾驶员培训ic卡学时里程管理系统及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等的安装与启用在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逐步建立与完善了各项管理与服务制度,与此同时,我所积极组织辖区各运输企业开展各种培训教育活动,并不定期地深入辖区各运输企业认真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调研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共识。
(二)前五年道路运输发展的基本经验
五年来,我县道路运输工作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充分彰显了以下八条道路运输有效发展经验:
1.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五年来,我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道路运输工作全局,从全县道路运输行业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不断规范经营行为、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着力解决道路运输市场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使道路运输管理始终贯穿于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之中。
2.必须牢牢把握和抢抓机遇
针对国家和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保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强一堡”、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等战略机遇,我所努力把握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及各项运输服务辅助业,积极稳妥地推进道路运输体制机制改革,为道路运输业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必须紧紧依靠县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工作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发展农村客运,还是城市客运管理,再或是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源头治超与打击非法营运,离开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支持都是不可能圆满完成的。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所也要积极寻求县人民政府及县交通运输局的支持和帮助。
4.必须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我县 “前五年”运管事业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有一个很好的内部环境,更得益于相关部门对我所的横向支持。运管日常业务同公安、安监、质监、工商、旅游、物价等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近年来,我所同公安交管部门的信息互通、联合督查,以及多部门联合打击非法营运、联合治超的成功做法就是很好的例证和经验。
5.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我所积极应对税费改革后赋予的新职责,加快职能转变,坚持以“四化”( 管理精细化、服务优质化、执法规范化、监管科学化)为目标,将工作重心由原来的规费征收向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同时积极探索公共客运管理、源头治超等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有力的促进了全县道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6.必须坚持加强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法制是道路运输管理的基础,《云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及其配套行业管理办法的实施,为全省道路运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实践证明,要尽快解决道路运输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道路运输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与法制建设同步,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7.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和人员优化配置
创新是道路运输发展的持久动力。事实证明,只有把创新和人员优化配置作为开创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内在要求,才能为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宝贵的战略资源和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 8.必须坚持以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为保障
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保先教育、创先争优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等活动,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深入开展道路运输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培育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的良好行风,为道路运输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这些成绩和经验为我县今后道路运输业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更给今后我县运管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前五年道路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回顾前五年, 我县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提升,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我县现行的道路运输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客运网络覆盖相对滞后,统筹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能力亟待提升;
3.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安全监管依然任重而道远,还需建立起“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5.非法营运、跨线经营等违章现象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并建立起“打非治违”的长效机制;
6.干部职工思想转换、工作创新的理念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队伍工作作风建设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力度,并拓宽创新思路。
(四)201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道路运输经济平稳发展
在2011年各项道路运输产值的基础上,截止2012年9月底,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户数为1766户,比2011年同期增长31%;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为4075人,比2011年同期增长13%;机动车维修业户为19
交通运管所2008-2012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本文2012-10-23 11:05:54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