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因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而导致的城乡人才总量分布不均、城乡人才队伍建设相互分割且相对封闭的现状,直接限制了城乡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构建起“一条龙”式的人才管理机制、“一蓬网”式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条链”式的人才配置机制、“一盘棋”式的人才使用机制,形成城乡衔接、优势互补、协调运行的城乡“一体化”人才工作新格局,消除城乡人才管理服务上的差别,打破城乡人才合理流动的障碍,推进城乡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从而实现城乡人才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一、构建起“一条龙”式的人才管理机制。
“一条龙”的人才管理模式是指集开发、服务、评价于一体的城乡人才管理体系。这是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的“全景式”模型,其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统一的管理体系,统筹城乡人才一体开发。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将其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农业部门具体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并形成专项资金与城乡人才统筹发展相适应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人才工作责任制及联系重点人才制度,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良好氛围。
2、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人才整体开发。以人力资源交流培训考试机构为平台,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培训、测评和人事代理、信用查询认定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机制,初步建立起以“公信为本、公益至上”为理念的“公信公益”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优质服务体系。建立资源共享、分级管理的城乡人才信息库,大力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形成面向城乡人才的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身份、所有制限制,探索建立流动人才保险衔接、户籍准入、人事代理等制度。优化服务机制,对高精尖人才、企业家实行个性化服务。
3、构建统一的评价体系,打造人才队伍整体形象。建立健全以知识、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指标的城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逐步推广面向农村人才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定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对各类人才职业资格、职业技能、技术职称进行统一评价、鉴定和评定。把各类人才参与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情况记入业绩档案,作为评选拔尖人才的重要依据。有针对性地设立“优秀领导干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创业之星”、“进城务工优秀人才”、等奖项,大力宣传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打造人才队伍整体形象,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二、构建起“一蓬网”式的人才培养机制 。
“一蓬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网络。这是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的操作性“模块”。它要求解决好资源整合、突出重点和提升效能的问题。
1、整合城乡人才培训资源,编织人才培养网络。按照城乡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利用的原则,综合利用城乡教育培训阵地,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和提升示范基地的功能;依托党校、成人学校、村(社区)和企业活动阵地,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和文化知识培训。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城市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在城乡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展订单培训。整合城乡信息资源,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网、部门行业门户网以及市场信息资讯网融合互通,重点加强远程教育通村工程建设,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村级终端站点全覆盖。
2、结合城乡人才资源特点,突出重点优化培训。切实加强城乡领导人才的培养,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农村基层干部。着力实施“双培”工程,坚持把经济能人培养成为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为经济能人。切实加强城乡实用人才培养,着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业专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养,支持他们成为企业家和各领域专家。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从农民工中培养一批中高级技工,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数量充足、技术熟练的劳动者。扩大城市社会工作人才规模,重点提高各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素质。
3、强化项目带动培训功能,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通过项目带动提高科技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行“一村一技”农村实用人才战略开发工程,以“每个村都发展一项占主导的农业产业生产技术或优势特色劳务技能、并不断壮大相支撑的种养能手或乡土能人群体”为题,以农技推广、营销管理、种养加工、特色服务人才为主体,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和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提高农村人才的科技素养、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导向引导和扎实的工作,大幅度扩大、提高“一村一品”产业村和“一村一技”人才专业村的规模和比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三、构建起“一条链”式的人才配置机制。
“一条链”的人才配置模式是指人才的多向链接,这是对人才市场的动态描述。人才只有按照一定走向合理流动,才能优化配置,产生活力,提高效益。
1、以交流为手段,推进城乡人才链动。大力实施推进城乡干部“双向挂职”工程,选派机关干部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挂职、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农村干部到城市社区和企业挂职、乡镇领导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加大干部上下交流力度,畅通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交流渠道。大力实施推进城乡人才“双练”工程,教育、卫生等人才跨城乡分布的部门在系统内实行城区人才到基层援助锻炼、基层人才到城区跟班训练的人才链动机制,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2、以协作为路径,完善城乡人才链接。运用市、县、乡、村贯通的人才服务市场“链”,促进城乡人才双向选择、合理流动。依托经济组织的新模式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村基层组织建立互利合作关系,通过利益联结,推动城乡人才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社团组织,有效地网罗城乡人才,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引导城乡人才共同参与市场建设,提高城乡人才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以政策为依托,引导城乡人才流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进一步做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认真落实工资、生活补贴、保险各项政策待遇。对表现优异的,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机关招录公务员,拿出一定比例优先从到基层工作满两年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落实城乡统一、公平就业的要求,支持引导农村人才向城市适度和有序转移,认真做好各项公共服务工作,探索解决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养老保障等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四、构建起“一盘棋”式的人才使用机制。
“一盘棋”的人才使用模式是指对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扩大人才活动平台,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服务载体等几个方面。
1、构筑人才互动平台,促进城乡人才流动。建立区域性人才互动平台,推进城乡人才柔性流动,以兼职、短期服务、项目合作、远程咨询等方式施展聪明才智,拓展发挥作用的空间。加强工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科研实验室,打造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承载力的平台。建立完善项目与人才的互动机制,依托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立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
2、创新智力服务载体,激发城乡人才活力。定期组织专家通过开设讲座、巡回指导和田间示范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驻村分片指导,提高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水平。认真做好“三支一扶”工作,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组织实施“三进计划”,引导农村人才进城市、进园区、进项目,促使他们加快向城区和非农产业转移。突出围绕“有品位、有位置、有作为”这一主题,抓好技术技能人才价值观提升、知识更新、工作生活条件改善等工作,充分调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有所作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优化才智转化机制,激活城乡人才潜能。建立市场配置、项目对接、利益共享的新机制,鼓励机关干部、专家和技术人员等通过成果转化、资金参股、贸易合作、领办创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到农村创业。支持引导农村经济能人带产品、带技术、带人员到城市经商创业。支持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在农村创业兴业,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优质产品示范园,领办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回归创业”工程,引导回归创业者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选准创业项目,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关于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本文2012-10-14 15:21:23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761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