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推行联村自治的交流材料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5-07-15浏览:2422下载199次收藏

推行联村自治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县委,对市委领导和兄弟县(市、区)领导光临我县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市委在我县召开联村自治工作现场会,这是对我县工作的支持与鼓舞,必将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把文秘部落推行联村自治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简要汇报。

共有17个乡镇党委、754个行政村。去年以来,县委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为着眼点,在市委的指导下,按照“维护既有利益,发展共同利益”的原则,积极推行联村自治。目前,全县已建立联村35个,涉及115个村庄,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5%。通过建立联村,拓展了村级组织的服务范围,增添了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一、推行联村自治的动因

近几年来,我们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等一系列基层组织创建活动,抓村班子建设,抓党员队伍建设,为加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激发农村基层基层组织的活力,使之更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建设和谐文明新农村的主力军?一直是我们不断研究探讨的课题。去年冬季,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市委提出了“联村自治”设想,为我们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决定在全县推行联村自治工作。为了确保联村自治能立得住,推得开,出经验,见成效,县委把联村自治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工程”,当作大事、要事来抓。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联村自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集中精力抓好组织实施。针对农村千差万别的情况,我们围绕怎样联、如何建、干什么这三个关键环节,多渠道、多层面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论证分析联村自治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深入调研,全面摸清了农村干部的脉膊,了解到群众想富、盼富的念头,取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把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联村自治上来,也增强了县委搞好联村自治的信心和决心。经反复论证,县委决定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好村、从有一定基础的村抓起,本着灵活多样有利发展的原则,组建不同样式的联村,保证了联村自治的顺利实施。

二、推行联村自治的主要做法

一是宣传发动。联村自治是建立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的,群众的支持成为组建联村的关键。为了保证联村的成功,我们提出要在80%以上群众同意的基础上才能组成。因此,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征求意见,成为组建联村工作量最大的一环。我们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的方式,逐级动员,层层发动。通过召开党员干部联席会、群众座谈会、进村入户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面对面地虚心听取党员群众开展联村自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归纳和汇总,充实到联村工作方案中。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反复宣讲联村的责与权、利与益,打消干部的顾虑,群众的担忧,为联村营造良好的氛围。像在组建马园联村时,5个村庄挨家挨户的跑了一遍,光征求意见表就发放了3800份,其他联村也都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保证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抓点带面。联村自治是一项新生事物,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又没有成功模式借鉴。为防止工作盲目性,少走弯路,积累经验,我们坚持先行试点、抓好运行、以点带面、稳步推开的思路。把选准试点村庄作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试点村庄的选择上,以影响力大、基础好、带动力强的村庄为重点,综合考虑村庄的纽带联系、群众的认同感、利益的共享性和联村的效应等几方面因素。像马园联村,除马园的影响力和劳模的号召力外,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再选马园”工程形成的利益纽带和群众的认同感,以及利用马园品牌这个无形资产所产生的预期效益,对联村的组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像强弱联合的社庄联村,社庄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规范的管理制度,对长期处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推行联村自治的交流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