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市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当前,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新《消防法》”)及其配套规章、《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颁发实施后,对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如何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本人对汕头市如何深化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消防监督执法的效果和公信力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实践。
一、近几年来汕头市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汕头市消防部队从事消防监督工作的警力不足50人。而全市各类企业和场所多达10余万家,很难从面上进行全面的管理。
二是一些消防执法人员的思维方式与法律规定不相适应。部分执法人员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观念还比较淡泊,对科学发展观缺乏深层认识,存在消防监督表面化、形式化、权力化、个人化等长期固定的思维模式。
二是消防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个别消防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不够规范,对自由裁量权把握不准确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以固有的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指导具体的执法行为,不能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
三是消防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基层消防执法人员不善于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消防法律法规学习的不深不透,执法素质偏低,驾驭本职工作能力不高,工作中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观察处理事物与法律脱节,造成许多工作盲点,导致抓不住消防执法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是新《消防法》实施以后,部分消防执法人员的执法方式与新《消防法》规定不相适应。新消防法在监督检查、审核范围、执法力度等都有了新的规定,例如新《消防法》部分处罚取消了处罚前“限期整改”的前置条件,并且增加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明确了罚款幅度,这些规定有利于规范执法、预防和减少消防违法行为的发生。这势必促使现有消防监督模式发生一些质的该变,对执法人员多年形成或执行的模式、方式形成冲击,执法人员不能顺应形势所需,多年形成的固有的执法模式要彻底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需要脱胎换骨的新思维,新变革,这就需要执法人员不断改变、创新工作方式,更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转变执法观念,否则,很难适应新《消防法》施行。
二、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汕头市消防监督执法的效果和公信力的探索和实践
针对当前影响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种种问题,近年来,汕头市紧紧围绕“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和“创建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的工作主线,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集腋成裘,通过“狠抓三个建设、严把四道关口、力推五项机制”,不断提升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狠抓三个建设,筑牢执法规范化根基
狠抓执法规范化基础建设,通过向法律法规要保障,向制度规范要标准,向队伍素质要警力,不断夯实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根基。
一是狠抓法制建设,收紧执法准绳。前两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上位法都做了修订。根据情况的变化,结合汕头市消防安全工作实际,于2009年着手提请市人大对《汕头市消防条例》进行修订,并列入市人大的立法计划。目前《汕头经济特区消防条例》(草案)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核,正报请市人大审批。提请市政府于2010年出台了《汕头市“三合一”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并在2011年开展的“清剿火患”战役中进一步扩大奖励举报范围,使火灾隐患奖励举报工作成为“清剿火患”战役的利器。同时,根据汕头市既有建筑和“三小”场所火灾多发的实际,先后提请上级部门出台了《广东省既有建筑消防安全治理技术要求专家论证会纪要》和《汕头市宅基地或集体用地上既有建筑火灾隐患整治要求》,并结合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挂牌督办整治和“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根据不同街道(镇)的产业结构,为每一个地区的不同场所了不同的整治标准,既执行了相关的规范、保障了消防安全,又节约了投入、方便了群众整治,取得了场所消防安全系数提升和群众满意的双重效果。
二是狠抓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2008年底便结合部队实际,研究制定并实行了《汕头市公安消防机构消防监督执法责任制度》等39项执法规范化制度,对执法责任、执法制约、执法考评、执法监督、执法保障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2011年,结合当前消防工作实际,对39项制度作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监督执法职责,规范了法律文书审批流转程序,加大了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对各个窗口进行了统一,对消防警务进行公开,并在每个执法单位建立了档案室、明确了执行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为执法规范化工作提供了规范依据。此外,先后两次提请市公安局下发文件,对派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在每个区(县)建立试点单位并推广试点经验,从而有效规范了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
三是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在干部调整时注重消防监督执法干部的新老搭配、强弱结合,对各个执法单位的执法监督干部进行优化配置,形成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格局,使数量有限的执法人员人人都成为消防执法监督的行家里手。
市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2012-09-17 21:09:10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