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一书记到社区任职工作纪实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12-09-13浏览:2535下载203次收藏

    春节前,市委组织部举行了一个对接仪式,25位在机关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被各区委组织部的同志“领”走了,到25个后进社区任职,开始“履新”。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职务:社区“第一书记”。

 

他们有着相同的职责:努力克服社区党建工作的“短板”效应,力促后进社区对标定位,转化升级,晋位争先。

 

这是xx市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个创新之举。

 

社区第一书记们走出机关大楼,走近社区百姓,走近家长里短的琐事,开始在工作中感受责任。

 

算起来,第一书记们上岗的时间还不长,但他们已经把自己与社区工作融合在一起,并且都有建树,更重要的是,他们以丰厚的工作成果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选派第一书记到社区任职。“后进”追赶“标兵”的信心和力量更足了。

 

派干部“沉下去”,为后进社区注入前行推动力

 

今年1月,市委决定向后进社区选派第一书记,集中力量抓后进社区党组织整顿转化,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

 

这是在去年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的基础上,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从xx市目前的情况看,部分社区仍存在斑子相对软弱涣散、民主管理比较混乱、办公活动场所没有达标、信访矛盾问题比较突出的“短板”效应,从而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早在2011年下半年,市委组织部就组织人员深入调查,详细摸底,提出了新的想法和思路:瞄准全国先进,盯住全省一流,在全市224个社区中确定了25个后进社区,开展了向后进社区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派下去的干部,是带着工作目标和任务的。从1月份到年底,一年时间,全市25个后进社区党组织要实现班子建设好、民主管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好、和谐稳定好、人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目标。

 

市委根据25个后进社区的不同情况,采取对症选派方式,班子软弱涣散的从市委部门选派,民主管理混乱的从民政部门选派,办公活动场所没达标的从房产、建委等部门选派,矛盾问题比较突出的从政法部门选派。

 

第一书记们的工作重点是:管大事、解难事、办实事、抓利长远的事。

 

实际上,社区的工作干头万绪,很繁杂,很累人。看似没有多少大事,但只要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又都是大事,哪一项也不能忽视。

 

压力,每个人都有。第一书记们下去的时间不长,但好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社区的活儿真不好干。

 

工作完成的好不好,市委有考核,有验收,容不得懈怠和疏忽。考核很有章法,实行逐社区逐人实名登记制度,建立第一书记工作台账。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统一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同时,实行跟踪督办问效制度。

 

立下“军令状”,第一书记们信心十足:这个“活儿”一定要干好。

 

在办实事中完成“角色”转换:第一书记成为“社区人”

 

社区无小事、居民无小事。这是到后进社区任职的第一书记们的共识。

 

走进平山区春合社区,第一书记任锐的第一感觉是办公室的拥挤。13名社区工作者挤在32平方米的地方办公,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

 

难题也就出来了:办公用房一定要解决。

 

上任后,任锐在社区四处看看,发现有一处300多平方米车棚,正在出租,这个地点适合设置社区办公室。

 

他把市民政局、平山区、街道办事处的领导请来,说情况,看现场,谈思路,前前后后到现场4次,先后制定了新建、共建、改造等6套方案,经过权衡,最后确定采用改造方案,在现有车棚的基础上,用新型建筑材料进行改造。现在,效果图、平面图都出来了,如果顺利的话,6月底可以完工。

 

作为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的处长,任锐抓社区建设工作已有10年时间,他这次下到社区任职,是从“面上”到“点上”,对社区工作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和感受。

&nbs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第一书记到社区任职工作纪实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