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鸳鸯玉雕工艺生产基地建设初步可行性报告
**县鸳鸯玉雕工艺生产基地建设
初步可行性报告
一、基地区概况
**乡位于**县县西6公里处,辖22个村委会,79个村民小组,59个自然村,6259户,2 5876人,总耕地35788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2320元,主要产业有蔬菜、玉器、劳务、林果、建筑五大类。
**县享有“众山皆藏玉”的美誉,**乡邱家峡一带,蕴藏大量的“鸳鸯玉”矿。鸳鸯玉学名蛇纹岩,因其最早发现于**乡和鸳鸯镇相交地带的邱家峡北山,故名鸳鸯玉。由于含多种化学成分,形成了斑斓的色彩,有墨绿、翠绿、淡绿、橄榄绿以及古褐红色等。暗映天然纹理,恰似龙蛇舞动,云霓缭绕,典雅壮观而成为玉雕工艺品、高级家具的配套镶嵌和高级装饰面板的理想材料。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玉器产业。采取资金扶持,研究引进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线,研究新产品,以小带大,以老带新,以促销发展等措施,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了**玉器加工专业村和**玉器加工小区,产品有玉杯、玉雕、象棋、文房四宝、酒具等5大系列,80多个品种,玉器加工户发展到385户,产品畅销敦煌、酒泉、兰州、北京、西安等大中城市。**乡**村马书宝精雕的世纪牛在天水西交会上备受客商关注。全乡玉器产值达到1200多万元,成为**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乡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玉器之乡”。
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虽然玉器加工已经成为**乡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之一,但是还存在着诸多制约玉器产业发展的问题。一是行业组织化程度低。玉雕具有设计个性化、产品差异度大的特点,决定了玉器生产难以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所以必须依靠行业协会,将千家万户的个体加工户同市场联系起来。**村虽已成立玉器产业协会,但对会员管理松散,制度不健全,没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玉器加工户之间的经常出现无序竞争,在塑造地方品牌,开拓对外市场上缺少协作。二是龙头企业少。虽然我乡是“玉器之乡”,但辖区玉器企业基本都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家长式管理模式,到现在为止尚未有一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向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现代生产管理模式发展。三是销售体系未达终端。当前我乡玉器生产后绝大多数批发给敦煌、酒泉等地的经销商,未能建立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体系和品牌,因而销售利润普遍较低。四是产业环境有待改善。由于乡财政较为困难,规划建设不到位,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为了实现“发挥特色优势,重振玉器产业”的目标,做大做强玉器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县**玉雕工艺生产基地建设十分必要,有利于发展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造福工程。
三、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便利
**乡地处**沿岸,316国道、陇海铁路线、天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县城仅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经过多次的农电网改造,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
2.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县鸳鸯玉矿位于**乡和鸳鸯镇相交地带的邱家峡北山,1984至1986年,县政府投资31.64万元,由甘肃省地质一队负责勘探查明,矿带长约14公里,宽约0.5至2公里(东段150— 300米 ,中段1000— 1500米 ,西段1500— 2000米 ),厚约1000— 3000米 ,储量3.2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
3.玉器加工历史悠久
**县县**乡加工鸳鸯玉产品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秦始皇西巡时,当地官员曾以鸳鸯玉杯贡奉。据考察,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等都为
某县鸳鸯玉雕工艺生产基地建设初步可行性报告
本文2012-09-12 10:48:23发表“可行性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609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