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我区烟叶产业发展 促进我区财源建设
抓好我区烟叶产业发展,促进我区财源建设
财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扶持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增收,最终形成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经济和财政的良性互动。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烟叶已成为我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区财政经济增长不可缺失的产业,下面,就如何抓好我区烟叶产业发展,促进我区财源建设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一、我区烟叶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区地处湖南的西北部,澧水上游,属云贵高原余脉武陵山区的中低山地带。我区“十二五”期间,规划基本烟田面积5万亩,常年种烟面积3万亩左右,分为沅古坪、阳湖坪、三家馆三大片区,涉及主要种烟乡镇9个。我区的山地烟区大多雨热同期,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在气温、积温、土壤酸碱度等方面均适宜优质烟叶的生产,所产烟叶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具有显著的“山地烟”特色,深受卷烟企业的青睐。从近几年烟叶生产的情况看,面积、产量起伏不定,分别如下:
2008年全区种植烟叶1.65万亩,收购烟叶3万余担,支付烟农收购资金2300多万元(不含扶持费),完成烟叶税395万元;
2009年全区种植烟叶1.84万亩,收购烟叶4.89万担,支付烟农收购资金3676万元(不含扶持费),完成烟叶税705万元;
2010年全区种植烟叶1.42万亩,收购烟叶3.52万担,支付烟农收购资金2860万元(不含扶持费),完成烟叶税564万元;
2011年全区种植烟叶1.64万亩, 收购烟叶4.55万担, 支付烟农收购资金3870万元(不含扶持费), 完成烟叶税855.9万元。
2012年全区种植烟叶2万亩,预计可收购烟叶5万担左右,烟叶税收有望突破千万元大关。
近几年来,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原因,种植计划有升有降,所以产量一直起伏不定。随着湖南烟叶向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我区2012年的烟叶种植计划终于突破了5万担这个瓶颈,这就给我区烟叶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据往年数据显示,我区1997年曾收购烟叶7万多担,创我区烟叶产量历史之最,由此可见,我区烟叶的发展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二、我区烟叶发展的基本方向
随着卷烟企业的转型,我们要积极适应国内外卷烟工业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优化烟叶生产区域布局,大力开展科技兴烟,发展特色优质烟叶,努力建设特色优质烟叶产业带,促进全区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要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划烟叶生产,积极转变烟叶生产方式,坚持规模化种植、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烟叶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要求,把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资源整合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现代烟草农业的综合效益;加快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广“农户+基地+公司+市场”模式,提高现代烟草农业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使现代烟草农业真正成为惠及“三农”的产业。全区各级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把烟叶工作放在全区经济工作大局中来统筹谋划,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烟叶产业持续平稳发展,积极拉动我区财源的短腿。
三、我区烟叶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区烟叶生产虽然经历了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逐步凸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轮作倒茬不够,烟草病害对烟叶生产的威胁逐年加剧。与几年前相比,我区的耕作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地复种指数偏高,其它经济作物与烟叶争地矛盾突出,烟田连作普遍,同时,又不注意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导致土壤中病菌积累过多,烟草病害发生频繁,种烟风险加大。
2、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够强。由于我区大部分烟农都处于比较偏远的山区,烟区排灌、道路、机械以及防灾体系不健全,增加了烟农劳动强度,对自然灾害抗御能力不强,不仅影响了烟农收入和种烟积极性,更直接影响了烟区的稳定发展。
3、烟叶种植布局分散,不利于规模化生产经营。全区2万亩烟叶主要分布在9个产烟乡镇(处),种烟地块和农户的零星分散增加了新技术推广的难度。
4、烟区供电设施滞后,新型烤房无法有效发挥。由于近年来烟草行业加大了对我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了大批新型烤房,而我区的农网改造又比较早,当时设计的供电负荷现已远远不能满足烟区烘烤设施负载。目前这种矛盾十分突出,是制约我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一大瓶颈。
5、与兄弟区县相比,区委、政府对烟叶重视的力度不够。在各产烟乡镇,“烟上人上,烟下人下”的用人考核机制仅流于形式,在电力扩容及村级道路建设上,没有真正向烟区倾斜,没有与烟草部门的投入政策配套跟进。
四、我区烟叶发展的建议
一是要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强大合力。区委、区政府要加大烟叶生产的考核力度,把烟叶生产作为“富民强区”的重要产业抓紧抓好,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产烟政府及其领导的具体责任。区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到种烟乡镇专题调研烟叶生产。各级抓烟领导要积极深入烟区、深入农户、深入地块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并贯穿于烟叶生产的全过程,确保行政措施到位。烟草部门干部职工对各生产环节要分片包干,使技术指导措施到位,确保烟叶生产各项责任的落实。在各产烟乡镇的人事任用上要侧重烟叶生产方面的成绩,真正做到“烟上人上,烟下人下”的用人机制,使领导的承诺不流于形式,在全区上下形成强大的抓烟合力。
二是要合理调整布局,集中规模发展。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努力提高烟叶生产的集中度,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加快向适宜区、最适宜区和烟叶品质好、市场需求旺、种烟比较效益高的村组和农户转移,进一步拓宽我区烟叶生产的轮作空间。在稳定沅古坪、王家坪两个种烟老区的同时,着力开发青安坪、三家馆两个种烟新区,力争在2-3年内把这几个乡镇发展成
抓好我区烟叶产业发展 促进我区财源建设
本文2012-08-21 17:15:2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