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长江大洪水对湖北水利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引言
今年是1998年长江抗洪胜利10周年。1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抗洪斗争,是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的一次殊死较量,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不畏流血牺牲,夺取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不仅保护了沿江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孕育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它所产生的巨大防洪效益和精神动力,将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同时,’98抗洪也成为当代水利与现代水利发展的分界线,大洪水引发的大反思、大建设、理念大创新,揭开了水利发展全新的一页。本人既是当年抗洪的参加者,也是’98大洪水后水利发展的见证人。1998年长江大洪水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深思,对水利发展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二、大洪水后的反思
1998年仲夏,长江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流域型特大洪水,其汛情出现之早、洪水来势之猛、洪峰水位之高、防洪战线之长、高水位持续时间之久均为历史之最。长江上游八次洪峰首尾相连,湘、资、沅、澧四水和清江洪水先后发难,甚至恶劣遭遇,使得长江堤防险象环生,危如累卵。靠动员全国党、政、军、民的力量,才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但付出的代价也十分巨大。回顾这段历史,除特大洪水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还有四个方面的思想观念、工作偏差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是由于政府的财力所限,国家对防洪工程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工程标准普遍偏低。
在此前的水利防洪工作理念中,往往舍得花钱抗洪,却拿不出钱防洪,有限的资金投入,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98年前我省除荆江大堤、黄石、黄广等少数堤段外,大多数堤段没有经过正规的设计部门进行勘探设计,建设也是由当地政府组织沿江老百姓年复一年的加高培厚,落后的生产力只能是低标准的建设。当年长江干流堤防普遍没有达到“长流规”的设计标准,堤身低矮单薄,为了防御超历史水位,全省抢筑子堤长达1147.32公里,其中135.5公里的洪湖长江干堤,抢筑子堤134.93公里,占99.6%,子堤最高达2.5米。同时,不仅堤防的“三度”没有达标,更重要的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肩挑人扛做堤,既未做基础处理,碾压也不密实,而且取土很近,破坏了堤内的地表覆盖层,一遇高洪水位,堤身漏洞、堤基管涌频发。全省江河堤防累计出险4974处,其中长江干堤出险3124处;在540处重大险情中,长江干堤发生了390处,占72.2%;而在34处溃口性险情中,长江干堤就有31处,占91.2%。
二是历史的原因,大量围垸造田、人水争地的矛盾十分尖锐。据1998年汛后统计,湖北省长江、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共有洲滩民垸299处,面积2128.77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干流洲滩民垸204处,面积1254.68平方公里,尤以荆江河段处数最多、面积最大。从洲滩民垸形成的历史看,可以说,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是导致洲滩民垸增多的主要原因。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长江流域曾出现大规模围垸,以解决北宋兵败于金后人口大量南迁及战争所带来的粮食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人与水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民垸发展十分迅速。据不完全统计,长江干流的204处洲滩民垸中,就有101处是1954年以后围垦的。人水争地造成江河过洪断面缩小,蓄洪面积锐减,防洪压力加大。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不给人生路。1998年大洪水,长江中游来水量略小于1954年实际过洪量,而长江沙市以下有9个水文水位站的最高水位都超过1954年最高洪水位,幅度高达0.55到1.85米。持续高水位,使湖北境内长江干流及支流尾闾、连江湖泊的民垸,有163处破口行洪,蓄水面积989.23平方公里,其中漫溃85处、自然溃决40处、主动扒口进洪38处,民垸进洪量57.5亿立方米。
三是全抗全保消耗了有限的防汛资源,增加了防汛工作难度。1998年,湖北党政军民浴血奋战,响应党中央“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武汉等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号召,终于夺取了长江抗洪的全面胜利,这场胜利来之不易。由于当时防洪法规不健全,洪水调度规程不够完善,科学调度的理念没完全深入人心,以致在超标准洪水情况下有些堤防还在采取全抗全保、死保死守的战术,导致防洪战线拉的太长,因民垸防守牵扯了大量精力和物资,最终仍然大都没有守住,造成了很大的消耗和损失。沿江人民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80多天的长江抗洪斗争中,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初步统计,共筹措或投入使用冲锋舟351艘,橡皮舟、船135只,救生衣圈50 万个,楠竹53万根,各类抢险袋1.75亿条,砂石料350万吨。投入解放军、武警官兵近10万人,地市级领导干部324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7000多人,上堤人数经常在100万人左右,高峰时超过230万人。仔细分析,这些巨大投入,有相当数量耗费在洲滩民垸的抢护中,个别地方将洲滩视为长江干堤防守,不惜人力、物力消耗,长江干堤出险时再仓促应对。在7月份超过分洪水位的情况下,仍有部分洲滩民垸在坚守,这样不仅形成了局部的阻水,加重了长江整体的防洪压力,而且造成在抢险无效的情况下,仓促撤离,群众损失倍增。据统计,1998年汛期,长江沿线有163处民垸破口行洪,属于主动扒口蓄洪的不到四分之一。簰洲湾合镇垸、孟溪大垸的溃口,更是损失惨重。簰洲湾合镇垸在溃口前已经组织部分群众转移的前提下,仍造成4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85亿元;孟溪大垸溃口也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2.9亿元。
四是重工程措施轻非工程措施,导致非工程措施普遍滞后。尽管早在1985年就经国务院批准了《长江防御特大洪水方案》,但在防汛调度的执行和洪水测报和预警、水利信息化建设、分洪补偿机制、涉水法律法规等方面还十分欠缺。尤其是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和水文站网预报系统还比较落后,大多靠人工采集
九八长江大洪水对湖北水利发展产生的影响
本文2012-08-15 09:59:3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