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谈谈公文写作

栏目:演讲稿发布:2012-08-13浏览:2670下载186次收藏

   

谈谈公文写作  

   

为什么谈公文写作?  

谈到公文写作,领导同志们并不陌生。可对于我来说,感触颇深。我刚到机关的时候,单位的同志首先问我写作水平怎么样。在谈到机关需要会写材料的,我深感进入机关写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关口”。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觉得写好公文不是一件易事。我从部队转业到机关工作,近一年半了,尤其是近半年来公文写作实践,如开展活动写的一些方案到通稿、通讯报道;专项工作所产生的一些上报材料如“双联双促”等,写作能力离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每次写的初稿经领导修改后一方面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感觉自已的写作能力确实需要加强。通过写作实践,基于自身对公文写作的了解、认识以及在公文写作实践中产生了对公文写作的一点理解和看法。  

一、对公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先举个例子,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和他的电磁学理论。在麦克斯韦之前,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精心研究,他用直观的“力线”来表述电磁现象,但由于表述思路“模糊不堪”,文字“晦涩难懂”,使他的“力线”提出后未得到当时科学界的公认。20多年后,年轻的麦克斯韦第一次读到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 “力线”理论后,以一组对称、严谨的微分方程和精确、生动的文字,清晰地表述了电磁学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把电磁学理论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评价。他所取得的成功,绝非仅仅归功于他的研究天赋,还得益于他文字功力的高超;而法拉第的研究成果未能取得公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表述能力不高。我觉得:机关是运筹帷幄的中枢,而公文作为机关宣布主张、传达决策、交流情况、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公务员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一工具,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本地区、本部门的事业发展服务。  

二、对公文的了解。公文是机关单位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或是指导工作、布置任务,或是反映情况、请求问题,或是联系事宜、商洽工作,都有具体明确的实用目的,都是针对工作中发生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最基本的最常见的如本单位每年都要开常委会要写会议通知;开展一项大型活动要写有关的请示、报告;年度事务性工作要写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述廉等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公文写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特点、把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领悟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是机关工作人员提高公文写作的必须过程。  

公文的基本特点:公文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    

1、法定性   ①公文的制作者是依法成立的组织;②公文具有特定效力,用于处理公务;公文具有行政机关赋予的特定的效能和影响力; ③公文具有规范的结构和格式,各种类型的公文都有明确规定的格式,而不是像私人文件那样主要靠各种“约定俗成”的格式。     

2、工具性   凡是应用文都具有工具性,因为它们都是应用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对实践活动的进行发挥实际效用的文本,其用途仅限于公务活动。    

3、规范性   公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公文讲究规范的撰写程式和行文格式。比如公文的格式性:公文的标题、发文字号、签发人、秘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发文时间、抄送机关、附注及用纸、装订都有统一的要求。公文的文风、语言,也自成一格。    

4、时效性   公文活动是处于一定时段或时期内的事件过程。公文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时代性、及时性、时限性。  公文区别于其它文章的主要特点是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件。  

了解公文的特点之后,接下来就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公文写作的构成要素:主题、结构、材料、语言。  

——主题是公文的灵魂。好的主题要具备正确、深刻、新颖、集中四个特点,要坚持党的方针政策、符合法律法规、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结构是公文的骨架。公文的结构包括公文的格式及公文内容的结构安排。不同的文种、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开头、主体、结尾结构方式,应当尽可能多地掌握。  

——材料是公文的血肉。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是决定公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公文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材料、理论材料、背景材料和数据材料,要求典型、简洁、准确。  

——语言是公文的细胞。公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练、庄重、严谨、规范。  

公文写作的思维方式:公文写作的表达方式和构成方式,最终要靠思维把其运筹起来、并调配得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公文写作的关键。  

公文写作的基本过程:  

一是收集资料:这是前提。要全、新、准、实。  

二是编拟提纲:这是关键,是成功的一半,纲举目张。要从大处着眼,往细处入手,向精处锤炼。要拟好各级标题,布局好素材。  

三是撰写:依照提纲,设置场景,闭门造车,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设置场景,就是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进入角色,弄清“五个要素”,即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对谁讲。  

四是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要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先改结构、段落、标题、观点,后改语句、词汇、文字和标点符号。  

五是校对:细节决定成败。把好材料出手关。  

   

公文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如此,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把培养人的写作能力作为提高素质的重要方面。世界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美国哈佛大学,有六条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培养人清晰、有效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国内,高中生、大学生甚至机关工作人员,还有大学理科增开写作课;公务员考试、公开招聘领导干部考试,写作成了必过的关卡。因此,公文写作是公务员的基本功,是公务员必须掌握的能力。  

结合自身在机关参加工作一年半的写作实践,形成了对公文写作的一些理解,谈几点感触:  

一、    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从书本中学习提高公文写作能力。书本学习是知识输入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书本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读书积累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机关干部来说,书本学习基本可以归结为读书问题。这是汇聚知识、集结经验、提升智慧、写好公文的源头活水。没有丰厚的内存,就没有厚积薄发的文章。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介绍国外读书情况。俄罗斯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为55本,居世界第一。2004年24%的法国人读了12本书,55%以上的人读书1—12本,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读书11本。日本2005年对全国的读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读书1小时的占14%,读书半小时的占19%,读书20分钟的占10%,读书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占27%。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50本的计划。对照他们,才知道自己读书甚少,身感汗颜!通过比较,才知道自身的差距,由此对我的促动很大,真应该让读书,读好书成为中国每个国民、尤其是机关干部的自觉行为,也应该把读书纳入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当前议程上来。否则,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能尽快缩短,国民的综合素质如何能尽快提高?  

我觉得读书的好处主要有:一是可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气质、修炼秉性、提升魅力以及塑造人格;二是增进学识,克服“本领恐慌”的需要;三是提高能力素质、胜任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  

读书的内容:机关干部应该读“经、史、子、集,文、哲、工、专、杂”。经,指的是《四书》、《五经》。这是中国智慧的总源头。学习这些知识,便拥有了智慧;拥有这些智慧,便无往而不胜。比如《易经》、《诗经》、《论语》、《大学》等。史,即历史。读历史,可知古人、可鉴今世、可测未来。子,就是诸子百家之言。诸子百家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精髓。譬如,《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些给我们的启迪:要像水那样深沉,要像水那样真诚,要想水那样机动。集,是指对大家经典著作的诠释,或伟大人物的思想集成。比如,朱熹编纂的《四书集注》、《曾国藩家书》、《毛泽东选集》,都是思想、智慧、文化的集大成者。文,就是文学著作。读文学恒久魅力,在于读生活、想意境、悟精髓。读文学永远不过时。哲,就是哲学是研究聪明的学问,是人生的金钥匙,思维的原动力。学哲学,既要学唯物辩证法、学马列理论著作,还要学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康德等,每部书都显深奥的哲理。专,就是从事本职工作所必用的书籍。干什么,就要学什么。工,其实指经济知识。这是机关人员知识中核心之核心。因为发展、科学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机关工作人员要懂得一点经济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杂,就是要多读书,读多书,坚持“开卷有益”,做“通才”和“杂家”。  

当今时代,无论是融入国际国内,还是适应团队集体;无论时局时势的需要,还是个人发展进步的选择;无论是引领时代的责任,还是汲取营养的呼唤,读书都是不可少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自古就是儒生们的读书境界。“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2、从公文中学习提高公文写作能力。记得我上班伊始,由于缺乏对公文的感性认识,通过阅读、学习、模仿可以搜集到的各类上级机关下发的公文开始,才逐渐了解公文基本格式、语言特点、构成要求、版式字体等许多方面的基本常识。对于初学公文者来说,最简单最便捷的途径就是从现成公文中找到公文写作捷径的方法。  

3、从杂志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谈谈公文写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