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结对谋思路 真心帮扶惠民生
双联结对谋思路 真心帮扶惠民生
今天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金振元第二次到贫困户张有鹏家里,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
金振元联系的是玉门镇南门村一组农户张有鹏,在上次的见面对接活动中,他已经大概了解了贫困户家的详细情况:张有鹏家一共4口人,两口子和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分别上高中和初中。男主人今年46岁,因为有慢性胃病,所以只有每年农闲时才能到兰州等周边城市当瓦工,每年做3个月左右的活,收入约6000元左右。女主人一人在家务作5.6亩的农田,年收入4000元左右,收入微薄。
思想认识不足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阻力
张有鹏家的情况不算特别穷,但跟本村其他家庭比起来,一年10000多元收入就有点微薄了,如果再过几年两个孩子都考上大学,巨大的学费开支将导致家庭负债累累。金振元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家庭将面临的困境,便问了张有鹏今后的发展打算,可是,张有鹏夫妇只是笑一笑,说也没什么打算,就这么凑合着过。这种安于现状的思想,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金振元随即感到了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压力,同时,心里已经有了第一步致富计划。张有鹏虽然也有一技之长,但是大量的人力都耗费在亩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的农田种植上,无暇外出务工,所以他们认为靠发展高交效特色农业发家致富大概也没多少希望,积极性不高。
发展壮大设施农业致富是最好出路
今年,镇党委、政府确定全镇规模发展拱棚产业,是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符合全镇发展实际的。值得欣慰的是,南门村农业设施园区计划在农业园区内温室与温室之间的空闲耕地上,新搭建拱棚260座/200亩,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园区档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且,镇村两级出台了拱棚打建扶持政策,打建1座拱棚,补助3000元资金,在扶持政策的带动下,现在大部分群众积极性高涨,纷纷到村委会进行报名。金振元就在想,假如张有鹏一家能打建1座拱棚,4月份种植,8月份就能有收入,先试种简单的叶菜,仅一茬就能有5000元的收入,人均纯收入将增加1200多元,这笔可观的收入,将彻底改变他们家的贫穷面貌。所以,在摸清楚张有鹏家和全村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情况后,金振元认为,要帮助张有鹏家脱贫致富,首先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发展拱棚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给他们算账对比、介绍发展前景、宣传镇村发展扶持政策,提高他们对发展拱棚产业的思想认识,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发展拱棚产业、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来。其次,利用自己多年业在农科中心工作的专业优势,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与服务,争取让他们成为蔬菜种植的行家里手。再次,关心、关注孩子学习。力所能及为孩子的上学、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帮助,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改变贫穷面貌,为社会多做贡献。
理清思想让联系户有了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
联村联户是形式,为民富民是目的,联村联户的关键就是让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了,我们的联村联户行动才不只是一句空口号。
有了思路,有了方法,金振元第三次来到了张有鹏家里,这次,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村里的种植大户马兴邦。金振元首先让马兴邦详细给张有鹏讲述了自己从打建第一座日光温室,有了第一笔3000元的收入,到现在种植3座日光温室,收入达到15000元的变化和种植经历,马兴邦说:“现在镇上和村上对我们农民发展日光温室和拱棚的补助资金和技术指导都很好啊,如果打建拱棚,村上把钢架都焊接好了,我们只需要平整好土地,把钢架搭起来就能直接种植了,自己只付出劳动,花钱买地膜和种子就可以了,多好的政策啊!”这时,张有鹏笑了,有些心动地问道:“今年的政策真是好啊,可是,我就怕种不好,收入不高啊。”马兴邦急了,站起来拍着胸脯说,怕什么,来找我,更何况,金主任是多年的农科中心干部了,什么技术能难倒他。”这时候,金振元一本正经地说:“张有鹏你放心,镇上和村上的扶持政策很好,也有保证,现在你们村上的农户都在报名了,至于技术,你不用担心,我随叫随到,会主动定期到你的拱棚里帮你干的!”经过一番分析和交流,张有鹏信心满满地答应了,第二天就到村委会报名了。
实际行动让联系户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三月的玉门镇,风沙一片,可在河西农业示范园区里,到处是农户搭建钢架拱棚的身影,而金振元此时正在和张有鹏一起,拿着钳子,帮助张有鹏的拱棚扎铁丝,经过3天的劳动,张有鹏的拱棚搭起来了,土地也平整好了,此时的张有鹏,抹去脸上的沙土,看着搭起的拱棚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至于种什么,金振元和张朋鹏也早就想好了,因为张有鹏第一次种拱棚,所以,他建议还是种西红杭,再套种油菜,菠菜,这样,一茬收入保证在4000元,等到8月份,再种一茬,到元旦左右开始销售,收入能到5000元,仅供棚,就能收入达10000元。
现在已经是6月份,走进张有鹏的拱棚里,只见一片绿色,西红柿已经挂果了,长势良好,等到7月份,就能收获了,看着拱棚里的西红柿,张有鹏高兴地说:“感谢镇党委、政府,感谢村支部,更要感谢金主任,是他,让我有了增收致富的信心,也是他,让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双联结对谋思路 真心帮扶惠民生
本文2012-07-19 17:18:23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