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住建局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之星发言材料

栏目:发言稿发布:2012-07-05浏览:2220下载211次收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xx,今年37岁,现任xx县住建局副局长。我发言的题目是《建筑师是怎样炼成的》。

  1995年,我从xx省城建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每天过着与图板图纸打交道的生活。当时正值全县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基层专业人员奇缺,规划设计才刚刚起步,没有师傅带,也没有先进的制图工具,从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到撰写文本、汇报方案,我只能自行摸索,独自担纲。有一次,在做一个乡镇规划的时候,因为所带蓝图不够,只能将就着,用画错的草图汇报,结果导致用地规模偏大,误导乡镇超前投入修建了不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件事对我震憾很大。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我认识到一名规划工作者肩上的责任,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为此,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购买专业书籍加强学习。但是在这样偏远的小县城里,信息闭塞,观念陈旧,要想在这个高端领域有所建树,谈何容易?几年过去了,外地同学已开始使用手提电脑,而我们还停留在手工制图的阶段。

  1999年,组织上打算提拔我下乡任职,当时单位正准备购置电脑,改进制图水平。出于对专业的热爱,我放弃了行政之路,走上了一条更为艰难的技术之路。接下来,我开始废寝忘食地钻研电脑技术。那时,大家虽然参加过简单的电脑培训,但每次迫于任务催得紧,终究不敢尝试电脑出图。而我下定决心,日夜攻关,终于完成了第一张电脑制图。从此,单位彻底丢掉了图板。

  2001年,单位改革,人员压缩,大量的设计任务压在包括我在内的两个人身上。由于刚生完孩子,身体没完全恢复,我常常感觉工作疲倦。尽管如此,我还是在忙忙碌碌中完成了南京大学国土管理和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函授学习,并取得了中级职称。

  2003年,我开始报考注册规划师,这是规划领域的“国考”。我一边承担繁重的设计任务,一边照顾家里咿呀学语的女儿,为了挤时间,时刻把书背到包里,利用吃饭、午休、工作间隙学习。凭着山里人不服输的韧劲,一举通过了注册规划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进一步增强了我的信心,我把下一个目标放在考取建筑师上。规划界有句名言:一名好的规划师,首先是一名好的建筑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对我说,你要把规划学好,还得重读一个建筑学本科。去读书?在这样上有老,下有小,年龄也不饶人的情况下,可能性有多大呢?

  要想家庭和事业两全其美,唯一的办法只有自学。为此,我报考了一级注册建筑师。这是建筑界的五星级证书,全国拥有此证的不过两万人。其难度之大,让许多报考者望而却步。有人劝我别不自量力,自讨苦吃。我说,考试不是目的,是途径,能帮助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何乐而不为?后来,在我的带动下,这个规劝我的人也加入到考试的行列。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考路”漫漫,这一考就是六年。

  第一年,我是抱着看看题型的心态去的。考九科,四天,共计32个小时,其中有三门作图科,每科考六个小时。有人说这种考试是比智力、拼体力,一点也不假。这年,我虽然只过了一科,但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建筑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体质。从这以后,我加强了身体锻炼。第二年,我认真地做了准备,还拿出半年的薪水上北京参加作图科的培训。因为女儿还小,我只能在下班之余挤时间在办公室里练习画图。这年,我过了“方案作图”这一门。这一门被称为这九门当中的瓶颈科,过了这一关,似乎就很有希望了。第三年,天有不测风云,女儿患上了免疫系统疾病,眼睑浮肿,精神不振,医生郑重告诉我们,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而且将来也不容乐观。当时,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仿佛活蹦乱跳的女儿就要离我们而去。作为一名女性,在家里是妻子,是母亲,也是女儿,平日里,我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学习,亏欠家人太多太多。我陷入深深的痛苦与自责中,眼见考期将近,仍无心看书。有一天,女儿一边画画一边憧憬地说:“妈妈,你的梦想是当建筑师,我的梦想是长大当漫画家。”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啊,女儿都没有放弃,我为什么要放弃呢?有一句话叫“哀兵必胜”,为了不再被考试所累,我决心这一年要全科通过。我拿出了考规划师的干劲。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白天忙工作,晚上有家务,不能集中精力看书,我就发明了半夜读书法,凌晨两点起床看书,四点钟睡觉,六点又起来看,让大脑劳逸结合,提高读书效率。每周末,陪女儿去艺校弹古筝,我便在隔壁一间空的琴房里演算力学题。每个月带女儿去省城医院复诊,候诊时间比较长,我就带着书,边等边看。这一年,我一口气考过六门,只剩一门了,许多人对我刮目相看。而且,经过一年的治疗,女儿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2007年,我正准备做最后冲刺,一举拿下最后一科的时候,我被调到县城所在镇镇政府任职,分管卫生创建和物业管理。从技术工作到行政工作是一大跨越,工作上的压力打乱了我的学习计划。左右权衡,我觉得还是要先把工作搞好。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建筑师,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社会责任感。以前,天天在办公室里画图,总感觉有点象闭门造车,与社会脱节,现在正好可以锻炼自已。

  我分管15个社区、100多名保洁员。为了解情况,我到街上一个一个地询问保洁员,接下来,又召开专干会议,了解工作的重点难点,然后拿出方案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解决。为了加强卫生督查,我硬着头皮学习驾驶,三个月后硬是把那张老掉牙的督查车开上了路。保洁员都说:“戴丫头搞事,吃得苦,下得架,霸得蛮。”为了推动小区物业管理,我运用自己的规划知识,多方筹措资金,有重点有步骤地改造小区基础设施,赢得了广大业主的支持,两年内牵头组建了十多个业主委员会,整改了七处脏乱差的旧小区,修建了多处垃圾中转站,让物业管理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业主们都说:“小戴办事很公道,有章法,我们信得过。”

  在乡镇工作的三年里,我在专业学习上也是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工作关系,我只能把学习时间放在晚上,为了保持精力,我拒绝应酬,坚持锻炼,按时起居。这三年,我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两篇,通过了高级职称的所有考试科目,并于2010年通过了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考试。真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考上建筑师,有同学劝我到沿海去发展,也有企业向我发来高薪邀请。这些都是我以前梦寐以求的,可是经过这三年基层工作的锤炼,让我开始更多地关注民生,更想留下来用自己所学为家乡做点事。

  2011年初,我被调回住建局分管公用事业管理站。公用事业管理站是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的部门,涉及道路、路灯、绿化、燃气等民生工程。为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我购买了上千元的专业书籍,整天书不离手。有一次,一位开发商和燃气公司发生了纠纷,我带着国家标准图集去现场调解。还有一次,协商一处燃气管道跨桥的纠纷,我又带着规范找依据,人家笑我是有事就翻书的书呆子,但是我想,翻书也不是什么丑事,八十多岁的老中医看病还翻书呢,只要能学以致用,书就是最好的老师。县城东城区由于管网建设滞后,排水矛盾非常突出,大家一筹莫展,我在现场踏勘多次,决定重新编制排水规划,并将山洪水通过截洪渠引走,解除内渍水的问题。要说这个点子也是书上学来的。现在这个截洪渠已经准备实施。回顾学习经历,我有以下体会:

  首先,我想说,学习离不开一种境界,一种无欲则刚的境界。无欲并不是无所求,而是坚定信念,去除浮躁。现在的社会诱惑很多,金钱、名利、权势都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而放弃学习。我在工作中就遇到很多这样的人,有一点学识便自命清高,有一点职位便傲慢无礼,有一点成绩便夸夸其谈,这都是浮躁的表现。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去除浮躁,那么信念是什么呢?我想,信念应该是超越自身需要,更多地为他人服务。

  其次,我想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不仅从书籍、电视和网络上获取知识,而且还经常利用考察、旅游的机会思考问题。有一次,在省城学习,我于百忙中抽时间到省植物园游览了一个小时,哪怕就是这短短的一小时也对我很有启发。回来后在做一个小游园绿化的时候,我就推介了在省植物园里看到的几个树种。还有一次,在外出差,看到马路当中有一种特别的隔离带,我便走过去用手机代尺测量尺寸,带回来做参考。这样的点滴积累,遵循的便是“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的道理。

  第三,我想说,学习不必专于一师,而应该“转益多师为吾师”。就是说,学习不必固定于一个老师,而是要博采众长,然后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科班,我学的是城市规划专业,后来考了建筑师,在乡镇分管卫生工作,现在又分管工程建设,这些事情看起来没有多大联系,但是深入去想却又是息息相通的。城市规划让我对城市有了宏观的认识,建筑让我懂得“细节决定成败”,卫生工作让我学会如何关注民生,而工程建设让我把每个项目做到实处。每一个岗位,我都会学习相关的知识,这种积累便如开卷有益,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就我所从事的工作,我还不能称为一名完全意义上的建筑师,背负这样一个称号,只是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方向,更多的是一种鞭策,鞭策自己:学无止境,只有终生学习,才能成就梦想。
 

住建局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之星发言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