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2-06-15浏览:2584下载143次收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进步方面的作用,统筹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县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省、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和我县体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逐步增强,全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县总人数的32%,健身活动内容不断丰富。积极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原则,全县场地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完成了投资620万元的“雪炭工程”体育馆、投资1809万元的体育中心和投资1300万元的全民健身体育场建设任务;建成国家级体育公园1个;建成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全县9个乡镇完成了“全省千乡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26个行政村“国家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在6个社区实施了路径工程;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60多名;创建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个;出台了《xx县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标率、达标率稳步提高;业余训练扎实开展,传统校、重点校的示范作用明显,在省市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县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市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全县体育基础薄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人均体育用地、人均体育消费还处于较低水平;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活动质量仍有一定差距;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总量不足、标准较低,对群众体育的科学指导和服务还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体育后备人才匮乏;业余体育训练网络建设、体育传统校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体育产业单一,发展不平衡,体育经营活动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尚需深化,体育政策和制度配套研究力度不够大,体育依法行政还面临诸多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县体育事业发展将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全面落实,为加快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全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各乡镇、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高台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和壮大体育产业,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高台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事业发展全局,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把增强人民体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体育发展成果。着眼发展大局,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多功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体育事业发展的差距,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和完善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的多元化、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监督体系和运作机制。  

4.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到体育的各项工作中去,提高体育法律意识和体育法制观念,提高应用法律手段管理体育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依法规范和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重视和发挥法律法规在调整社会体育关系、处理体育事业发展矛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全县体育发展水平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民健身活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发展,竞技体育,体育人才培养达到全市中上水平。  

1.群众体育活动普及率明显提高。到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县总人口的42%。  

2.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全县9个乡镇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文化体育工作站及文化体育广场,建成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50%的行政村建成水泥地坪篮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  

3.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工作,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15年,力争建成6个单项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00名,社会办体育领域更加广泛,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4.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改革和建立健全业余训练体制,调整项目布局,推进体教协作。发挥业余体校和传统项目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加体育后备人才储量。大力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力争在省、市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  

5.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做好阳光体育示范县、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6.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对体育彩票的营销和管理,增强体育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彩票、体育用品四大市场,扩大体育交流,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  

7.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各项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初步形成各类社会力量竞相参与、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发展任务与重点项目  

(一)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我县体育设施建设  

加快以群众健身设施为基础的体育设施建设。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四市”建设的历史机遇,以甘肃省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四个一”建设工程为重点,以全省体育“十二五”规划为目标,采取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争取上级扶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群众健身设施为基础的体育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体育公园、户外活动营地和青少年业余体校建设,完善重点公共体育场馆和多功能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并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以此提升城镇整体形象,满足体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要求,建设群众观赏高水平竞技表演的阵地。积极推进农民体育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