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区计生委调研报告
以人为本 亲情服务
全面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
----马村区计生委调研报告
马村区位于我市城区东侧,地域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64个行政村,12个社区,总人口13.5万人,已婚育龄妇女2.8万人。
马村区乃“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之地,现仍存“待王古镇”。周武王曾在这里演兵修武,留下“演马”“张弓”的地名村落。“聩城寨”遗址曾是周武王封给功臣的十二邑之一。这里历史悠久,古迹遍布,可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近年来,马村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 理念上境界、工作上台阶、服务上水平”为宗旨,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家难,用计生人的热心、耐心、爱心、细心,全面凸现亲情化优质服务理念,创新开展了“四季行”、“赶大集”、“周入户”、“中心户”、“计生夜校”、“婚检班车”等活动,打造了“亲情服务融四季,和谐计生溢马村”的优质服务品牌,使优质服务进一步满足了群众需求,密切了干群关系,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构建了和谐计生,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7年以来,马村区人口计生委先后获得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人口计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专项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焦作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一、统筹施治,全力构筑五项创优保障体系
马村区委、区政府按照“常规工作求突破,亮点工作创品牌,全力拼搏创省优”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统筹施治,提出了三年内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工作目标,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财政投入等方面不断强化措施,确保区级谋大事,办(事处)级管好事,村级办实事,积极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到位。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副组长的创省优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五大班子会定期听取计划生育创优工作汇报,认真分析形势、把握方向,先后就综合改革、队伍建设、奖励优惠等方面出台政策,解决了人员编制、阵地建设等重大问题。及时召开了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动员大会,对创优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实行区委常委分包办事处创优工作的管理模式,发挥党政领导的牵头抓总作用,全区上下总动员,形成了浓厚的创优氛围。
(二)强化部门联动,综治保障到位。区委、区政府先后下发了《马村区创建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实施方案》、《关于对计划生育成员单位创建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任务进行分解的通知》等文件,以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为目标,构建了宣传教育、流动人口管理、经费投入、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优先优惠政策落实等八大体系;以完善目标管理和强化部门职责为目标,明确界定了26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以强化领导责任和部门协调为目标,建立了目标管理、经费保障、信息交换、考核奖惩等10项工作制度,在全区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加强队伍建设,人员保障到位。按照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标准,进一步强化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择优选用高职称的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坚持“机构不撤并、人员不精简”的原则,统一设定办事处计生服务中心编制15名,将一批具有医学学历的人员吸收到计生干部队伍中,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名执业(助理)医师,充实到办事处计生服务中心,有效提高了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水平;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聘配齐村级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员,通过落实绩效联酬工资管理制,充分调动村级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计生人员高看一眼,提拔重用计生干部,2009年以来,共有12名计生干部提拔重用,其中推荐提拔县级1名,正科6名,副科3名,重用2名。同时,深入开展“干部培训年”活动,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采取集训、轮训、进修等方式,着力提高各级计生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真正把计生干部培养成想服务、能服务、会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四)加大资金投入,经费保障到位。认真落实《关于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意见》,年初将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每季度组织对投入情况进行督查,并不断完善财政投入规范化管理机制,努力做到投入到位、支出合理、管理规范。2010年,区本级共拨付事业费303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2%,(2009年,区本级共拨付事业费278.9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62%;2008年,按照省定标准拨付事业费194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23%;2007年,区本级共拨付事业费147.43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4%),实现了计生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区、办两级计生经费标准高于省定投入标准,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强化考核评估,责任保障到位。区政府和区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分别与各办事处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兑现奖励优惠政策等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建立了“党政线、部门线、计生线”三线考核评估机制,并根据每年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调整考核内容,改变分值权重,突出低生育水平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点难点工作。为推进创优工作进程,区委、区政府督查室与区人口计生委,坚持“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序、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出台了《马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创优工作考核评估实施办法》,月初研究确定当月工作重点及实施方案,月底进行考核评估和排序,半年和年终根据分月考核成绩进行总结和奖惩,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科学筹划经常性工作管理机制,完善了《马村区“千分制”考核办法》,紧紧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在全区计生系统实行计划生育“周例会、月点评、季通报”工作制度。以提升计划生育行政执行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工作细节为目的,突出“三抓三促”,即抓经常促规范、抓重点促落实、抓难点促突破,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了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和谐发展,创新完善四个优质服务载体
近年来,他们从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入手,开发建立多种载体,在全区开展了以“贴心宣传、按需服务、亲情关怀”为主题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不仅满足了已婚育龄妇女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更有效提升了广大育龄群众的家庭幸福指数。
(一)围绕经济组织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特色,创新建立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工作模式。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一盘棋”工作,同时以“三级联动,全程服务”为工作理念,以街道、社区、楼院(市场)为基础,在街道计生办设立了流动人口“市民化”管理服务中心,在各社区设立流动人口“市民化”管理服务站,在流动人口集中的楼院小区和市场设立流动人口“市民化”管理服务所,三级网络做到标志、档卡、制度、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工作流程六统一,明确了服务内容和工作程序,建立了“周见面、月谈心”制度,做到了“小事不出所,大事不出站,难事不出中心”,以服务促管理,使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同等待遇。近年来,免费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生殖保健服务近3000余次,为流动人口安置就业岗位67个,为129户流动人口家庭解决了租房困难,累计救助流动人口特困户121户,救助金额达10万余元。
(三)围绕城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创新建立以“多元联动、分级递送”为模式的城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运行机制。对办事处计生办工作人员、社区计生专干、楼院长、门栋长及协会会员等人员进行相关基本技能培训,与专业技术队伍一起,组成“办事处、社区、楼院及门栋”四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楼院管理网络作用,完善服务网络,搭建技术服务和行政服务平台,使宣传教育、奖励政策等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全面落实。通过政府协调,部门协商,抽调辖区医院具有执业资格的技术人员26名,建立城区计划生育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同时,统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包定点服务制度,每个社区固定1-2名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医院医生,负责解决群众健康需求方面的问题。各社区还分别制作本辖区“亲情服务爱心联系卡”,通过楼院门栋逐人发放到群众手中,方便群众随时咨询、随时获取帮助。
(四)围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开展以“四季行”(即春季送健康、夏季送清凉、秋季送希望、冬季送温暖)为载体的特色
马村区计生委调研报告
本文2012-06-12 17:30:0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