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xx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为做好xx防汛工作,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汛情,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
巴彦浩特镇隶属于阿拉善左旗,是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阿左旗人民政府、巴彦浩特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阿拉善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巴彦浩特镇位于阿左旗东部、贺兰山西麓冲洪积扇上,地理位置北纬38°49′—38°52′,东经105°39′—105°42′,总面积5433.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2平方公里。巴彦浩特镇由新区和旧区组成。旧区坐落在营盘山西南,并依山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新区原是阿拉善旗王爷陵地,故称“老陵滩”。现辖24个嘎查村。
镇区:巴彦浩特镇海拔高程在1620 - 1500m之间,镇区东拥贺兰山、西依腾格里沙漠、北枕营盘山、南临鹿圈山等低山丘陵,中有南梁坡,地势东高西低,整体上为带状沟谷丘陵城市。较大的落差,起伏的丘陵,集中的降雨,极易产生城市内涝。
巴彦浩特镇地处大陆腹地,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巴彦浩特镇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13mm,并随海拔升高增加到哈拉坞口的3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2349mm,多年平均风速2.9m/s,多年平均无霜期128天,相对湿度43%。
巴彦浩特镇现有防洪堤3座,有水库27座,其中镇区有水库11座,总库容达160 万m3,水库大坝均以土质坝为主。
二、汛情分析
(一)汛情特点
巴彦浩特镇区及其以东贺兰山区降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1%以上,此时的降水又多以数次大雨或暴雨形式出现。
暴雨特点:笼罩面积小,强度大而历时短,历时不超过一天,受地形影响,山区暴雨强度比沟口以下冲积扇裙部大,哈拉坞沟下游巴彦浩特镇实测最大一日降水量80mm(1959年8月11日),上游贺兰山最大一日降水量达123mm。
洪水特点:突发性强、洪峰形成历时短、峰高量小、持续时间短、洪峰单一、陡涨陡落、冲击力强、破坏严重,为单峰尖瘦型。
(二)汛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1、防汛基础设施薄弱,没有专用的排洪管道,城镇排污、排洪功能不分,混为两用,致使镇区的主要街道成为临时的排洪通道。防洪沟由于人为破坏和居民倾倒垃圾,防洪沟逐渐失去或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使用功能,对镇区各类建筑物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2、水库防洪标准偏低,蓄洪排泄功能较弱,一些水库没有泄洪阐或溢洪道,山洪来临时,只有存蓄能力,而没有排泄功能,自我调节能力十分有限,整体抗灾能力仍然不强。
3、我镇城镇防洪标准较低,没有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工程设防排水标准过低,仍然依靠自然高度防洪,对突发性强降雨天气防范无力。
三、重点防护对象
巴彦浩特镇重点防护对象为,东至第一防洪堤以西,南至敖包沟,西至头道沙子,北至扎海乌素嘎查以内的所有党政机关驻地、工矿企业等所有基础设施和人员。其中盟党校至旗地税局第一防洪堤两侧、盟老干部局、五粮站附近、西关街、西花园为镇区重点保护区。
四、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汛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我镇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自上而下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总指挥负总责,分管副书记、副镇长任副总指挥主要抓,镇直各办、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及嘎查(村)主要负
乡镇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本文2012-06-12 16:51:35发表“策划方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