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典型材料
某市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典型材料
延伸党建链,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姻”共建,谱写跨越新篇章。
开启同心锁,党员干部群众“牵手”结对,奏响幸福最强音。
2011年以来,xx市按照“城乡结对、互帮互助、双向互动、共同提高”的原则,组织137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21个村党组织,全面实施“百家组织共建谋发展、千位干部进村惠民生、万名党员帮扶促和谐”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百千万”工程实施中的一些创新性举措和富有特色做法,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幸福xx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创新:实施分类结对,建立联合党委,有效整合城乡资源,实现统筹兼顾,优势互补。
1.创新分类结对模式,发挥各自职能特色。“百千万”工程启动之初,市委明确要求将任务较重、困难较多、交通较远的村交给市直单位。在充分调研、摸清村级现状、分析共建单位特点的基础上,从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选定5种不同类型的121个行政村,按照党群部门结对“组织后进村”、经济部门结对“经济薄弱村”、农技部门结对“种养专业村”,政法部门结对“治安问题村”、交建部门结对“基础落后村”,进行分类结对,充分发挥了市直单位的职能优势,把机关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2.建立城乡联合党委,由“结亲戚”变成“一家人”。 针对过去城乡党组织联系不紧、共建方式松散、共建成效不高等问题,采取“市直单位党组织+村党组织”形式,把“两个亲戚”整合成“一家人”,组建了121个联合党委,作为城乡结对共建的牵头抓总的“司令部”。为保证从制度机制层面实现共建工作的纵深长效发展,要求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联合党委书记,联合党委 “一联三年”,帮扶措施“一定三年”,共建工作“一干三年”,任务不完,班子不撤。
实践:从强化目标管理,增强“造血”功能入手,纵深推进,真情帮扶。
1.从单一“输血”到增强“造血”功能。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根本目的,是针对当前少数农村党建基础薄弱、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还不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够,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不强等现实问题,通过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增强村级组织自身的“造血”能力。在共建实践中,注重分类“造血”,对办公活动场所简陋、农田水利基础薄弱、环境脏乱的村,采取“帮扶”的方式,筹措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和环境整治;对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干部素质不高的后进村,采取“扶能、
某市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典型材料
本文2012-05-30 08:12:02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