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物流配送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县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单位:xx县xx物流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xx县城西区
建设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范围: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日用百货、农资、家电、棉花、医药等
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标准仓库12幢,农副产品加工区1处,日用品分类包装区1处,展销中心两处,建设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和物流配送队伍及设备等
服务范围及配送设想:本项目经营配送辐身范围设计为:县区设20个合作经营店,19个乡镇级综合服务站,215个村级服务点。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为4546.8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246.8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00万元。建设资金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全额融资。
二、项目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研究工作的依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计办规划[2002]640号《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服务业协调指导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xx县关于商贸物流通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
2.研究工作的范围: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条件
(3)规划设想
(4)建设内容
(5)环保与安全生产
(6)消防与节能
(7)组织管理与生产定员
(8)项目实施计划
(9)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3.研究结论
(1)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前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和投资方向,重点解决为“三农”服务,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促进当地城乡经济良性发展,对社会稳定、实现农工商多赢具有重大意义。
(2)项目得到xx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物流配送列入我县“十二五”期间政府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认识到加快发展服务流通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符合xx县实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进一步改善xx县发展环境,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产品方案
物流、经营
2
总投资
万元
4546.89
2.2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246.89
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00
4
项目定员
人
200
5
项目新征地面积
亩
100
6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0800
7
年利税
万元
1315.25
8
年利润
万元
1079.45
9
全部投资回收期
年
7.06
10
投资利润率
%
22.99
11
投资利税率
%
27.99
12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6.91
13
盈亏平衡点
%
28.50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1.商品流通设施是商品流通的载体,是连接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商品流通设施的建设,对实现工农业产品流通的现代化,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我国工农业产品的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xx县地处陕甘宁交汇的地带,人口53.13万人,商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截止2010年底,xx县有各类商业网点5000个,各类市场1万个,但普遍存在进货渠道不畅通、批量小、品种单一、中间环节多、进货成本高、运输费用高等问题,百分之九十都从兰州、西安进货。因此,要想发展壮大商贸必然需要大流通,必然同步建设第三方物流业。通过完善的信息化服务,批量交易等一系列措施,将其培养成庆阳市商品流通企业中的龙头,促进我县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对加快构筑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物流业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具有人员密集型和技术型的特点,人员需求量大,该项目的建设对缓解下岗职工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丰富人们物质生活,打击假冒伪劣,杜绝劣质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和销售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4.“三农”问题目前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县农业人口比重大,传统农业粗放型经济比重大,粮食产量多,经济作物少,农民往往把粮食直接出售,进一步加工少,该项目通过对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包装,通过订单农业等,利用自身网络,将此项目作为服务“三农”的切入点。项目的建设对拉长农业链条,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xx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2010年xx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5.9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机械为4.93万千瓦, 双核机械2.71万千瓦;全县汽车拥有量1152辆,货运周转量8981.3万吨;全县消耗肥料11.22万吨,消耗总额3.44亿元,其中消耗化肥9.77万吨,消耗总额3.03亿元。如此大的吞吐量急需一家综合型的物流公司为物资周转和批发上提供便利。
2.xx县位于甘宁两省区和庆阳、平凉、固原三市的交汇处,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即将建设的过境铁路和高速公路,将使我县成为连接甘、宁、陕的重要通道,区位优势将更加凸现。
3.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市场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我县几大超市深感分散进货品种多,批量小,运送困难,费用大,成本高,强烈希望尽快成立一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超市一旦缺货,物流公司马上可以配送到位,物流专搞物流,超市专搞销售。同时,一些生产厂商也急需有大型物流公司为他们承担产品从出厂到销售终端的繁杂任务。另外,供销系统的超市和门店销售数量较大,也是各自进货,成本高,费用大,竞争力不强,这种状况也急需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统一进货,统一配送,提高经营层次,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另外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外在的推动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条件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xx县位于甘肃东部,庆阳市西南,是甘宁两省区和庆阳、平凉、固原三市的交汇处。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人口53.13万,农村人口49.59万,是全国书法之乡,杏乡,民俗文化之乡。
二、项目建设的经济基础
2010 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183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批发业零售4983万元,同比增长20.7%;零售业零售105987万元,同比增长17.3% ;住宿业零售778万元,同比增长146.1%;餐饮业零售6435万元,同比增长23.4%。2010年,共接待各类旅游人数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0万元。
xx县围绕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力发展杏子、黄花、草畜三大支柱产业。杏子:加快优质杏子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杏产品加工能力,新增新产品加工和保鲜生产线。黄花:培育优质品种,组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实施产业化经营。草畜:建立肉牛繁育地和秸秆养羊示范基地,扩建现有牛、羊肉生产线,新建苜蓿草系列产品加工厂。目前,全县杏制品企业已发展到110户,年产杏制品16000吨,产值1.1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开发的杏系列产品有杏肉、杏脯、甘草杏等三大类20多种,先后荣获国内国际26项大奖;黄花全县留存面积现已达到24.76万亩,年产干菜6000吨,产值4200万元,人均黄花收入90元,年加工销售能力4000多吨,出口创汇200多万元;草畜资源丰富, 全县饲养量现已达到15.1万头,规模养殖户达到5000户,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草地留存面积达50万亩,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50元。
三、气候条件
xx县属半湿润大陆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分,年平均日照时数2249.7-26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32.8-140.2千卡/cm2,年平均气温10.6℃,极端高温36.2℃,极端低温-16.9℃,六至七月最热,十二月至元月最冷。日均温差9-15℃,年均无霜期192天。年均降雨量347.5mm,全年蒸发量为1580.1 mm。
四、供电情况
全县有110千伏输变电站1处,35千伏送变电站8处,小水电站2座,架设35千伏输电线路234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1700公里,1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3000公里,电力资源充足。
五、供、排水情况
境内有茹河、洪河、蒲河、交口河四条河流,同属泾河流域黄河水系,总经流量5.449亿立方米/年,自产径流量1.389亿立方米/年。境内有三处天然池湫和两座人工水库,可利用水面积3000多亩,库容474.4万立方米。地下水净贮量1.1亿立方米/年,可利用资源总量6233万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丰富,矿化度为0.8-0.9克/升,水质较好,宜于工业生产、企业及人饮用水。县域内水利设施完善,建成各类水利工程和自来水供给工程821处;自来水
六、通讯情况
xx县通讯光缆辐射全县19个乡(镇),全县电话全部实现程控化,程控交换总容量22848门,开通139、138、137、136、135、130、131、133网全球通电话及internet服务。广播电视卫星插转率、覆盖率分别达到95.7%和93.6%,现已开通广播电视宽带网络。
七、土地开发情况
xx县西区开发项目作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占地面积1500亩,现已经整理出1119亩,可为物流公司建设提供充足的土地供应。
第四章 规划设想
一、 服务范围
本项目包括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两大块,一部分商品自己从厂家或集散地购进后,到本地(农副产品运至外地)卖出,赚取其中利润差价,一部分商品根据厂家委托或厂家需求单纯做货物仓储配送,即第三方物流,赚取仓储,运输配送费用。
本项目商品经营种类分日用品、建材、农资、家电、农机具、农副产品四大类。
二、总体构想
建立一个中心,连接5家超市,服务234个站点,完成四大任务,构筑两条线。
1.建立一个中心,即xx县物流配送中心。中心由五大部分组成:
(1)成立电子信息平台。是物流中心的电子信息指挥系统。它上连厂家批发销售系统,下联超市、站点零售结算系统。生产厂商的批量价格变动情况,超市、站点每卖一件商品情况,中心都了如指掌。同时厂商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看超市对本厂产品的销售情况,超市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看商品出厂价格,实现异地看样订货。达到公开、透明、高效、快速、准确的要求。
(2)招商部。一是按照信息中心的指令招商订货;二是为我县农副产品寻找买主,拿来满意的订单。
(3)仓储部。主要负责装卸、仓储(包括标准库、恒温库、冷藏库)、加工、分捡、包装等。计划以供销社储存库为依托划分为农资、家电、日用百货、农副产品4个商品仓储、加工、销售区。
(4)配送部。高效的配送人员,快捷的配送车辆,科学的配送路线,最低的配送成本。
(5)展销厅。共三个,一是日用百货展销厅;二是家用电器展销厅;三是农资展销厅。
2.建立5家超市。3家日用百货超市,1家家电超市,1家农资超市,每个超市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在19个乡镇,通过加盟连锁经营预计辐射20家综合超市,每家的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3.在全县215个行政村中,以现有的近1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为依托,按商业流通集散地区域辐射20个配送站点,按照超市规范管理,实施产品配送。
4.推广四大任务:招商、配送、收购、销售。采取稳定推进,积极进取的经营策略,利用半年的时间,以总代理、总经销等多种形式把国内知名品牌组织起来,联购分销,对xx城乡网点进行配送:同时,采取联合、合作等形式与粮食所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协作,分购联销,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收购上来,销售出去。
5.围绕两条主线:一条是由上而下,把国内外市场上的商品配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一条是自下而上,把广大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收购起来,销售到国内外大市场中去。
6.完成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总体工程分两期完成。
(1)一期工程建设:在现有仓库基础上,建设标准仓库5幢,初步建立起可辐射全县网点的物流配送队伍,构建电子信息网络,建货展中心一处。
(2)二期工程建设:扩大规模,进入快速发展期,打造xx县物流品牌,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服务功能,在现有商业储备库基础上扩大100亩,建设标准仓库7栋及其他设施。
三、经营理念
本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各卖场是否能要本公司商品,根本原因在在于价格因素,同等产品价格低则所有卖场都愿意从本处进货,贵则无人购入。单靠行政命令就是供销系统内部也不可能从本处进货,所以市场经济中决定因素就是价格。
本公司通过加盟全国供销社,与厂家去的直接联系,从厂家、从沿海重要商品生产基地、从供销总社义乌小商品批发基地直接进货配送,减少中间环节。
通过本地区总代理,总经销等争取厂家尽大可能让利,通过销售较多商品得到厂家奖励等多项措施,把商品价格压至最低。
物流配送一定要快捷及时,公司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映出各站点货物出售存贮情况,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补充。
四、服务点辐射数量设置及内容
地点区域
服务点数量
商品类别
运作方式
备注
县级经营店
5
日用品、家电、农副产品、农资
多种合作
乡镇综合服务站
19
日用品、农资
统一标识
村级服务点
215
日用品、农资、收购农产品
统一标识
五、管理模式
1.仓储服务
通过电子统计,进出货电子扫描、人工盘查、货卡登记等,随时了解库存商品的数量。
2.加工整理
提供完整的分拣,换包装等加工服务,物流中心内设有专门的包装加工,可随时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
3.配送服务
通过现有及新增的销售网络呈分级放射状,县内由配送车定时或按需配送;各乡镇或村级服务点由县级连锁店配送。
4.信息管理
采用先进的信息收集、发布、指挥系统,各站连接因特网,建立车载定位指挥系统,可以对仓储货运的全过程实现动态管理,使系统可以随时跟踪物流运
某县物流配送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2012-05-03 08:59:59发表“可行性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8043.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