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文章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全局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看,能否处理好民族问题,对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都至关重要。我们在看到我国民族团结的大好形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把少数民族地区的事情办好,关键是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能够应对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各族干部与人才队伍,尤其是要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
一、民族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以人兴,政以人治”。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对经济发展起着直接的作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对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广大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是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本调研报告根据xx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研究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提高民族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大方向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研究如何通过民族干部培训来实现提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研究如何通过进行当代政治、经济、法律、民族知识理论和现代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激发民族干部的潜在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化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为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事关民族地区繁荣与发展,而且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大局。xx市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做好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xx市在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二、xx市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xx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全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70.9万,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8.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87%。蒙古族22.9万,占总人口的8.45%;达斡尔族7.3万,占总人口的2.7%;鄂温克族2.75万,占总人口的1.02%;鄂伦春族0.38万,占总人口的0.14%;俄罗斯族0.48万,占总人口的0.18%。全国仅有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均在xx市,全内蒙古自治区19个民族乡有14个,其中达斡尔民族乡2个,鄂温克民族乡(苏木)7个,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1个,鄂伦春民族乡1个,回族乡1个,朝鲜族乡1个,此外还包括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截止2006年底,xx市党政机关干部总数为16019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达到5997人,占干部总数的37.4%。厅级干部54人,其中少数民族15人,占干部总数的27.8%;处级干部1015人,其中少数民族403人,占干部总数的39.7%。全市共有地厅、县处两级少数民族后备干部299人,其中厅级后备干部7人,处级后备干部292人。
三、xx市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的重视和组织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市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为xx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领导高度重视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把它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近几年,xx市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使全市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001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等高等院校,先后举办了10期为期3个月至1年不等的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累计有472名少数民族干部接受了培训。2006年,经过初试和复试,我市有13名处级领导干部被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录取,参加为期两年半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同时,为了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无论是在举办主体班次,还是各种专题研究班时,都单独拿出一定名额优先安排那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发展潜力大的少数民族干部,效果比较显著。此外,为了使广大少数民族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干部教育条例》,在牧业旗将《条例》印成蒙汉文对照本,并在有条件的旗还建立了蒙文党建网站。
2.培训内容丰富
少数民族干部在培训内容安排上实现了由“纯理论”到“专题化”的转变,除了讲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外,还增加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区情市情等民族知识,增加了领导科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导科学方面的内容,增加了文学欣赏、艺术鉴赏、民俗历史等人文知识,增加了处置突发事件、法律法规、健康常识、照摄像技术等实用知识和技能。实践中,还本着“教学内容专题化”的原则,开展专题培训,利用有限的脱产培训时间围绕某一局部性课题集中授课、集中研讨,开启“教”与“学”两个群体的智慧,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复进行深度解析,力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通过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参训学员普遍感到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培训方式多样
一是依托xx市“人才与发展论坛”,为广大少数民族干部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自2003年“人才与发展论坛”成立以来,先后邀请周光召、厉以宁、金涌、王渝生、钱小军、梁小民、张新时、彭定安、赵涛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我市进行专题讲学,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二是本着“学员构成职业化”的原则,开展专题培训。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重点由一般知识的培训为主向以岗位培训为主转变。几年来,先后在中央农业干部培训中心举办了农牧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专题研究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了旅游开发、发展工业经济、城市规划与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题研究班,在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举办了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等重点班次。三是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变讲授式为互动式,弥补传统“满堂灌”的弊端,提高了干部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转变观念的目的。
4.师资水平较高
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是加大专职教师的培训。逐步建立起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通过外派学习、承担研究课题、挂职锻炼、社会调查等方式,着力培养教学科研骨干。二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知名学者、民俗研究专家担任市和旗市区两级党校的客座教授,组建了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的兼职教师队伍。
5.培训基地稳定
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干校、民族院校等阵地,分层次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学历、任前、任职、上岗、转岗等培训,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不断拓宽培训渠道。除市委党校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等区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培训质量。始终把教学活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把师资队伍状况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来抓,以教学质量作为衡量培训基地的重要标准。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培训的效果。运用个案式、观摩式等实践性比较强的方式,在模拟环境中教育培训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制度建设 完善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文章
本文2012-04-17 16:08:2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