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速,全面提升
全面提速 全面提升
为推动石阡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石阡县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石阡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石阡县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石阡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研究提出今后五年石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石阡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围绕县委发展总体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全面提速、全面提升,为推动石阡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深刻认清县情,立足优势、打响品牌的五年;是我们把握形势、抢抓机遇,以开放促开发、以发展促跨越的五年;是我们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合力攻坚的五年;也是石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地委的正确领导下,十一届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新起点、推进新跨越,在前进中开拓、在开拓中奋进,历经和战胜特大雪凝、特大旱灾和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为石阡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发展优势得到大提升
一是资源优势得到提升。五年来,我们深透认识县情,大力挖掘资源,依托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全力包装打造县内优势资源。温泉、矿泉水、茶叶、石材、旅游等资源优势已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一批大型加工企业相继入驻石阡,资源优势日益明显。二是品牌优势得到提升。经过全县上下的大力争取,“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等一批国字号品牌相继落户石阡,“中国长寿之乡”品牌的申报将获成功,以“泉、茶、寿”为主要品牌的石阡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大为提升。三是环境优势得到提升。在抢抓机遇、对接政策、开放开发的基础上,我县通过项目拉动,交通、水利、城镇、旅游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基础得到夯实;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各级各部门切实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效率,着力解决了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软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五年来,全县上下克难攻坚,经济发展得到大提速
一是经济总量增长提速。全县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5亿元,年均增长15.1%。二是财政金融增长提速。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621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6亿元,年均增长20.6%;地方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538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2亿元,年均增长16.1%;截止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6.8亿元,年均增长61%,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9亿元,年均增长57.2%。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3.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1亿元,年均增长28%。“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43.3亿元。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提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6483元增加到2010年的9796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33元增加到2010年的3223元,年均增长14.6%。
五年来,全县上下勇于拼搏,城乡面貌得到大改观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2442公里 ,实现了与周边各县全油路连接,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和“村村通”及80%组通公路的阶段性目标。思南经石阡至剑河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1亿元,工程形象进度达40%;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公路已完成项目工可编制等前期工作。二是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管理思路,完成了县城总规第三轮修编报批工作,编制了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54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实施了佛顶山大道、北塔大道、温泉大道、河滨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行政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五老山人行便道、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实施了城市亮化、美化工程,全县通讯与电力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18.74平方公里,城镇居民达1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9%。三是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十一五”时期,全县共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9亿元,实施完成洼地排涝工程10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5个、病险库保险加固6个、灌区建设7处、饮水安全工程193处、烟水配套工程42处、小水池4000余口、小山塘20余口、渠系改造400余公里、小水电站30座等工程项目;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17.8万人、新增除涝面积23641亩、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45597亩、新增装机容量35475千瓦,同时争取到小农水重点县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工程落户石阡。四是项目建设形象明显改观。五年来,我县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越环境、优质服务,吸引外资汇集石阡,千方百计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十一五”以来,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26个,总投资11.4亿元;招商项目95个,签约资金33.1亿元,到位资金22.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514.1%。项目争取多、项目投资大、项目实施快,为我县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推进石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年来,全县上下团结一心,产业发展得到大突破
一是茶叶产业发展实现突破。五年来,全县上下抓茶产业的思想统一,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全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规模达到25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全区第一;茶叶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石阡苔茶获得了国际绿茶评比金奖、“贵州三大名茶”称号,龙塘、五德被评为“贵州最美茶乡”,我县成为全省三个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县之一;茶产业发展效益初步显现,全县涉茶农户达3万多户,产量达3750吨,产值达2.4亿元;今年9月成功举办了“中国苔茶之乡·石阡首届苔茶文化旅游节”,全方位展示了石阡发展魅力。二是温泉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围绕“中国武陵山温泉度假旅游中心”建设目标,立足于提升档次、扩大规模,逐步完善了城南古温泉和城北温泉的基础设施。2009年“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中国温泉之乡·石阡首届温泉文化旅游节”活动的成功举办,提升了石阡形象,推动了石阡发展。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中坝国际温泉体验馆”,投资1.2亿元的“凯峡河温泉综合开发项目”,推进温泉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延伸了温泉产业链。三是工业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全县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4亿元,年均增速28.8%。万亩工业园区正在按照科学规划、创新机制的要求有序建设,已完成投资1.7亿元。石材开发的勘查、化验、制样等前期工作已完成,泉都石材厂、忠义石材厂等企业已建成投产,恒源矿业有限公司今年底将建成投产。规划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矿产品精深加工、特色食品加工企业逐步壮大。四是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突破。进一步完善了尧上、楼上、鸳鸯湖等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和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万寿宫古建筑群等基础设施,全县接待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与中国休闲旅游集团签订了投资10亿元的战略协议,打造“夜郎小康公社”项目。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1.2万人次,旅游各行业综合收入达到5.8亿元。五是烤烟、畜牧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十一五”期间,我县烟区基础条件极大改善,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烤烟总产值达到6851万元,烟农收入达到7148万元,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78.5%和86.2%;围绕建设万亩生态种草养畜示范园目标,畜牧渔业科技推广取得新进展,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势头良好,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推进迅速。2010年畜牧渔业产值达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3%。
五年来,全县上下和谐共进,社会事业得到大发展
一是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以来,教育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县改扩建中小学86所,实施教育项目84个;石阡中学“申示”成功,民族中学和汤山一小已整体搬迁,“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升,“两基”工作已顺利通过国检。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18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项目先后实施,县医院“二级甲等”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评审验收,实施了中医院整体搬迁,149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已完成,新华、博爱、泉城等民营医院快速发展。二是人口计生工作有效推进。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人口计生基层基础性工作,抓好人口性别比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新建了5个乡镇人口计生服务站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责任目标要求,并顺利通过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评估验收。三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廉租房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逐步形成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保险体系,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51373人,全面启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9%,覆盖率达到100%。四是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时期,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 2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2100人,占规划目标21100人的165.4%。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贫困农户866户、3730人,投入资金4516万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已覆盖18个乡镇,投入建设资金4亿元;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实施,受益群众达到20.5万人。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平安县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委、省政府验收,连续四轮被评为“双拥模范县”。“整脏治乱”实现长效管理,“满意在石阡”和“话惠民·感党恩—六进村”主题活动扎实推进;文体广电事业进一步繁荣,完成了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17个乡镇所在地有线电视联网工程,18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建成,实施了全省面积最大、功能设计最齐全的县级文化馆。五年来,相继涌现出2个“全国先进文明村镇”,24个“省级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30000余户“十星级文明户”和众多“和谐小区”、“文明家园”、“文明院落”,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六是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提高。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工商联、工青妇及其他群团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作用,认真做好武装、统战、民族、宗教、档案、老干部和关工委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共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防范和处置不稳定因素,切实解决事关民生民计的问题,“平安石阡”创建成效明显。2010年我县群众安全感经省综治委测评达95.5%,排名全省第九、全区第二,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五年来,全县上下奋力争先,党的建设得到大推进
县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为契机,以“农村党建重产业、机关党建重效能、社区党建重和谐”为抓手,切实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明显增强,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机制初步形成。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完善县委议事规则,工作程序更加规范,重大决策更加民主。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县乡机构改革和行政村的调整工作,基层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强力塑造和维护了党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创业伴随艰辛,五年的成绩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辛勤努力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县几家班子精诚团结、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关心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石阡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阡部队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为石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历经五年奋进,我们加快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显。我们深深体会到:
办好石阡的事,必须立足县情。“十一五”期间,县委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外部环境和县情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立足新起点、推进新跨越”的战略定位和“打基础、办工业、兴产业、重民生”的战略思路,强力推进“三个四”工程建设,使全县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因此,只要我们结合石阡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找准符合县情的发展路子,就能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办好石阡的事,必须团结稳定。几年来,石阡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进步,多项工作能够得到省、地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关心帮助,得力于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全县上下精诚团结,得力于抓发展的思路清晰、抓发展的步调一致、抓发展的环境和谐稳定。五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及时疏导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办好石阡的事,必须注重民生。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要求。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就医、上学为重点,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促进群众增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障群众权益上,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积极支持,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不断提升。
办好石阡的事,必须解放思想。经济要大发展,思想必须大解放。五年来,我们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破除各种阻碍石阡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条条框框,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全力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基础设施、产业建设、民生保障、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上取得明显突破,首先得益于思想解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大胆地想、大胆地干,真正以思想的大解放带来石阡的大发展。
办好石阡的事,必须敢拼敢超。几年来,全县上下发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凭着一股拼和闯的勇气,在工作中采取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超常规付出、超常规创新,各项工作得到超常规发展。正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这种敢拼敢超的勇气和作风,才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向前进。
办好石阡的事,必须加强党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严治党,是加快石阡发展的根本
全面提速,全面提升
本文2012-03-30 17:30:56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677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