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党员:县农林局植保站站长先进事迹
我身边的党员:县农林局植保站站长先进事迹
xx
汉族,1965年12月出生,山东省xx县农林局党组成员、植保站站长,198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xx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农技推广第一线,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在生产技术指导、项目建设和农业技术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是夏津县农技推广战线上的科技带头人。曾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德州市十佳科技创新人物、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的艰辛有着深切的体会,能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为老百姓做点事,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农民的丰收,是我最大的心愿,农民的欢笑,是我最大的幸福,只要老百姓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xx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父辈们在田间劳作的艰辛有着深切的体会,自幼立志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1983年,他考上了济宁农业学校,刻苦学习农业知识。1986年毕业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了一名农业技术员,利用自己学到的农业知识为xx的农业发展尽一份力。
xx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但农业基础还相对薄弱,农民作为全县最大的社会群体,付出的劳动十分艰辛,但收入却相对较低。作为一名农技推广人员,一名共产党员,xx深感责任重大,他始终如一,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工作中去。棉花是全县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更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棉花产量的高低,对全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他始终把棉花生产当作自己工作的重点。
棉花的病虫害是农民最头疼的事,棉铃虫曾经一度“咬伤”了广大棉农的心。xx所在的植保站,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推广种植抗虫棉以来,棉花的病虫害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棉铃虫的危害减轻了,但一些次要病虫的发生明显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为了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变化动态,指导农民科学防治,一年中他有大半年时间是在田间进行调查指导。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都坚持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调查。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时在地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有一次,他从老家去县城上班途中,经过一块棉花地,他想当时正是棉铃虫发生的高峰期,便禁不住下车数起了虫卵,数一粒掐一粒。数了一遍不放心,就又数了一遍。为了掌握详细虫情,他竟然在棉花地里蹲了一上午,从八点钟一直数到十二点多,一共查到了7022粒虫卵,这也是xx县历史上迄今为止棉铃虫发生的最高记录,等数出结果回到县城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像这种随时随地废寝忘食的工作情况数不胜数,他自己也习以为常了。虽然苦,虽然累,但为了父老乡亲们能有一个好收成,他觉得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xx始终把农民的事情放在心上。为了能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指导生产,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在电视上向社会公布,告诉接受过培训或咨询的每一位农民。在农忙季节,xx每天接听的咨询电话就有十几个,他的手机成了全县的农技热线。不管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只要农民打电话咨询,他都会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答。有时正吃着饭农民来电话,他放下饭碗就给农民解答问题,一顿饭的时间有时要接二、三个电话。有一个月,他去打印话费单,整张单子竟然有2.4米之多,接打了608个电话,着实把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吓了一跳。有时因为工作太忙实在不方便接听电话,他就再给农民打回去。有人问xx:每天接这么多电话,你不嫌烦吗?他说:农民需要我、信任我,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2011年6月28日,xx县雷集镇大姜庄村支部书记杨洪章打电话说村里的玉米得了病,xx问明情况在电话里告诉他,应该马上让群众打药。过了几天,xx带领植保站人员到现场去调查病情时,发现玉米基本恢复了正常生长。杨书记抓着他的手说,“多亏了给你打电话,放下电话我就通知群众打了药,不然损失就大了”。他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有许多从未见过面的农民朋友,每年在春节时,都会发短信或打电话给他拜年。他这样说,只要我们时刻想着农民,真心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的心里就会有你。
有人对他说,现在农民自己都会种地,你们的技术意见能有有几个人看,几个人听?可xx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实践感到农民对科学种田的技术需求非常迫切。许多农民朋友经常对他说,现在要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最缺的就是农业技术。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农技服务工作,使自己的技术不落伍,xx坚持学习业务知识。他先后自学完成了山东农业大学的专科和本科学业,近几年年近50的他又坚持学会了电脑操作技术,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此外,他还主动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和省植保总站等专家教授建立联系,遇到新问题及时向专家请教。2007年,xx带领同志们下乡调查时发现了一种新害虫,他马上联系农科院专家鉴定,经鉴定为二点萎夜蛾。首次明确了该虫在xx县的发生,也是山东省对该虫发生防治的最早记录,为指导生产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今,已经是县农林局党组成员的他,仍然坚持在实验楼上办公。他说和同志们在一起,可以及时了解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生产问题,更好的为同志们提供指导。他经常利用各种机会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碰见农民就和他们拉家常、谈农业生产问题。在每次回老家的路上,他都要下到地里实地去看一看,为的就是能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指导。因为他觉得,一个人活着就要踏踏实实做点事,为社会做点贡献,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有意义。虽然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有一个人听了、看了、用了,自己的心就没有白费,力就没白下,汗也就没白流!
为了群众能增收,我付出再多也高兴
近年来,农资价格明显上涨,农民的植棉效益徘徊不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增加种植效益,从2008年开始,xx就带领植保站一班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2009年,承担了农业部万亩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全国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在xx县举行,扩大了全县棉花生产在全国的影响。为了搞好棉花高产创建,xx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写了《棉花高产创建技术手册》,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深入创建区现场指导,落实了冬前深耕、选用良种、适期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化控、综合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管理等配套措施,在遭受严重不利气候条件的情况下,圆满的完成了创建任务,创建区的皮棉产量居全省前列。在工作中,他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全民创建,组织开展了植棉大赛活动,涌现出一批棉花高产大户,促进了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2010年xx又投入到2万亩的高产创建示范片工作中,当年8月19日,xx县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县级棉花高产创建单位,参加了全国棉花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并做了典型发言。虽然当年全县遭受了50年一遇的暴雨灾害,但经专家测产,万亩片的产量仍然超过了高产创建的任务目标。根据省农业厅的考核标准,该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达到了最高的a级水平。
“转方式、调结构”不仅是当前整个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农业生产面临的紧迫问题。随着生产的发展,全县棉花单产大幅提高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何进一步提高棉花的综合效益成了摆在xx面前的一项难题。通过认真的调查分析,他认为只有走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的路子,才能提高棉花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此,他带领植保站工作人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全县棉花间作套种的方式和效益进行了认真考察,结合外地的成功
我身边的党员:县农林局植保站站长先进事迹
本文2012-03-22 15:58:21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650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