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

栏目:发言稿发布:2012-02-25浏览:2646下载182次收藏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  

(2011—2015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县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快我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把全震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震实际,特制定如下五年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四村”建设为目标,坚持和完善“三个三”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优化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产业支撑群体,农民增收有稳定来源,新农村建设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坚持群众首创原则。根据农民群众意愿,围绕群众需求群众满意为第一取向,充分发动群众,采取自下而上,集中采纳,慎重确定的程序,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着力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需要的实际问题。  

    三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要适度超前规划,量力而行实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四是坚持实际可操作性原则。立足乡情,充分考虑内部环境与外部因素的结合,稳步推进,不急于求成,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包办代替,确保新农村建设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五是坚持试点示范,典型带动的原则。结合实际,统筹兼顾,合理定点,分类实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通过示范,积累经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五年内在全镇选择82个自然村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以“五通五改五化”(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村面貌大改观目标。按照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的要求,到2015年力争把我镇基础条件比较好的82个自然村建设成为:一是生产发展稳步增强,群众生活是着提高,村组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二是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以上,村组“五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村集体有卫生室、文化室,村民家庭的电视、电话率达90%以上,乡村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体村民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文明村。三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生活基础设施相当完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完好,民居环境优雅,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的生态村。四是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村务管理规范,乡村治安秩序好,无偷、无抢、无吸毒违法犯罪行为,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村。  

    四、五年总体规划(2011—2015年)  

基本现状  

温宿县阿热勒镇位于温宿县城西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 1174米 ,北与吉格代牧场和恰格拉克乡、清泉农场接壤,南与乌什县依麻木乡、阿合亚乡隔河相望,西与农一师四团接壤,东与阿克苏市为邻,全镇总面积约198.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4589亩(其中农民耕地面积66000亩,农民承包集体土地面积23748亩,各村非农承包户地土面积6621亩,镇政府发包土地面积822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5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辖15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回族等民族,全镇有6043户22634人,其中农村人口19046人,社区人口3166人,2010年新出生459人,人口出率为2‰,死亡125人,人口死亡率为0.5‰。镇人民政府驻霍加木艾日克社区,距温宿县城约为 60公里 。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积极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和水平,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坚决落实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多方面,多渠道地开辟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从镇情出发,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几年报努力,全乡的“五通”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经济发展:  

 围绕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收入框架,进一步落实“稳粮、减棉、扩(管)果、强畜、建庭院、搞好劳务输出,强化二、三产业发展”的措施,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农民大幅增收的目标。  

1、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到2015年,粮食面积在61160亩,粮食作物力争总产56350吨。其中:冬麦面积4.6万亩,平均单产 530公斤 ,单产较2010年增加 45公斤 ,总产24380吨;正播水稻面积15160亩,平均单产 750公斤 ,单产较2010年增加 80公斤 ,总产11370吨;复播玉米面积40000亩,平均单产 515公斤 ,较2010年增加 10公斤 ,总产20600吨,粮食作物总收入1.2118亿元,人均收入3893元,较2010年增加1123元, 增长40.5%。  

为实现粮食生产目标,具体保障措施:在粮食生产上,重点强化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2014年全面落实滴灌小麦种植模式,狠抓播种质量、肥料投入和田间管理,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着力发展以吨粮为主的粮食生产。一是进一步调整水稻品种结构和进行品种改良。引进新品种进行小范围试种。改变生产模式,由传统的插秧种植模式向直播种植模式转变,引导农民由传统模式的水稻种植向无公害水稻发展。在确保产量的基础上,科学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投入成本。发挥科技推广和示范作用,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因地制宜,积极抓好积肥工作,在粮食生产中加倍施用优质农家肥和有机肥,提高种植业的单产和品质。二是加快对优势小麦的发展。着力发展以小麦为主的种植业,大力发展小麦种子生产,逐年与县种子公司进行对接洽谈,在小面积内进行试种良种小麦种子,如试验成功后,将大面积进行推广,面积扩大到2万亩左右;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方面必须增加成本,以科技支撑粮食生产的大幅增产增效,到2014年小麦种植面积将达到46000亩,全部采用滴灌超高密度种植模式,增加小麦收获株数,提高单产率。三是在品种和肥料投入上,由镇粮食协会统一引进优良品种,统一招标必要的无害生产、无影响生产的生物肥,在底肥和种肥的施用上,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将施肥的标准降到常规地块的一半,即每亩 75公斤 的生物肥料和5立方以上的农家肥。四是在粮食等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效益上做文章,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进行精细加工,由镇粮食协会牵头,组织人员将产品销往国内的大中城市,提高我镇大米等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2、精减棉花面积,逐步向特色产业转型。  

到2015年棉花面积压缩在12437亩,平均单产达 400公斤 (籽棉),较2010年单产增加 124公斤 ,力争籽棉总产量4974.8吨,棉花总收入3979.8万元,较2010年减少2655万元,减少率40%。  

保障措施:由于我镇气候异常、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重等因素,是次宜棉区,按照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阿热勒镇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以林果业为主,逐步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到2015年棉花面积减少至12500亩左右。在压缩棉花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主攻单产,坚持“良种推广、科学投入、提高单产、节水增效”的方针,大力推广优质高代棉、膜下滴灌,强化田间管理,加大水肥投入力度,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精耕细作、高密度栽培、加大物化投入、科学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着重在提高棉花单产上下功夫,力争实现棉花单产 400公斤 以上。  

3、不断加大特色林果业发展,提升林果业产业品质。  

到2015年全镇林果面积达到96419亩,其中:核桃72000亩、红枣14503亩、葡萄5626亩、苹果540亩、梨750亩、杏李3000亩,经济林人均面积为4亩以上。经济林挂果面积达到80419亩,红枣挂果树在3年的亩单产达 150公斤 以上,在4年的亩单产达 200公斤 以上,在5年以上的果树单产将达到 400公斤 以上;核桃挂果树在4年的单产达 40公斤 以上(干果),在5年的单产达 100公斤 以上(干果),在6年以上的果树单产将达到 150公斤 以上(干果),力争全镇果品总产21480吨以上,林果业人均收入预计达9561元以上,较2010年增加8601元以上,增长89.6%。  

为实现林果业生产目标,具体保障措施:继续深化“林果业管理增效年”,进一步加大林果业结构调整,根据我镇的自然生态条件,按照“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巩固和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一是坚持以林果示范园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行加大物化和科技投入,强管理、重投入、抓技术、促增效,确保技术、管理、投入三个方面的到位,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广“矮密早”丰产建园模式,加大红枣高密度 2米 × 1米 (333株/亩)和核桃每亩 2.5米 × 3米 、 1.5米 × 5米 (88株/亩)的丰产示范园建设,不断提高果品的单产率。以林果示范园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对示范园建设力度,在全镇做到有85%以上的村成为林果业专业村,每个村都有林果业专业组,每个小组有林果业专业户,达到以专业带动林果业全面发展;二是强化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结合每年开展的“四下乡”活动、“科技之冬”等科技服务活动,加大对农民技术员的培训,不断扩大林果技术人员和果农的技术培训覆盖面,提升林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积极开展针对性强、见效快的林果业管理技术,提高广大群众发展林果业的能力和水平,依靠科技提升产业效益。三是强化林果业科学管理,把林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综合效益上来,实行科学栽培,强化有效株数,推进精细管理,提高综合效益和整体水平。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整形修剪、合理疏花疏果等技术,统一确定采收时间,确保做到“及时、无损、保质、保量、增收”。四是加强对林果业地块周边排渠的深挖和打组合井,有效解决土地盐碱化、地下水位高和地温低等问题,逐年改善果树生长环境。五是加大防控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以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温冻害、防御风沙为主的林果业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增强对林果业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和防控能力,我镇计划在十二五期内成立5家林果业综合生防服务协会,进行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六是发挥林果协会带动作用,促进林果业市场化。完善农产品和果品流通体系,促进果品销售,以林果协会带动产品外销,发挥开拓市场、促进交流、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沟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以林果协会在区内外举办和参加各类林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使果品实现远销和外销。七是大力培育林果业龙头企业,提升果品的附加值,力争2015年前引进建成红枣和核桃深加工企业2个以上。  

4、以小畜(羊)和家禽发展为主,不断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出栏水平。  

到2015年,实现全镇存栏牲畜达到58705头(只),出栏牲畜37800头(只),存栏家禽65万羽,出栏家禽48万羽,产肉848吨、产奶80吨、产毛42吨、产蛋23吨,黄牛冷配3600头,肉羊冷配1.6万头,肉羊改良3.5万头,牲畜防疫41.1万头次,家禽防疫250万羽次。50-200头规模肉羊养殖户达735户,200-3000只规模家禽养殖户499户,制造青贮饲料1.85万吨。力争实现畜牧业总收入达4985万元,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2045元,较2010年增加1429元,增长231.9%。                                                                                                  &nb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