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2012年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2012年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隆重召开全市三级干部大会。首先,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这次会议是继市第七次党代会之后召开的一次全市性的重要会议。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了“坚持五城同建(即建设绿色麻城、实力麻城、文化麻城、效能麻城、幸福麻城),推进跨越发展,把麻城建设成为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战略举措,描绘了麻城未来五年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解和认识,解放思想,跨越奋进,全力开创“五城同建”的新局面。
刚才,会议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他们是过去一年全市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取得了工业提质增效、园区加速扩张、旅游提升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干部精神提振的新成绩,顺利完成了市乡村三级换届,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跃居黄冈县市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汇聚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麻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的安排,我讲两点意见。
一、准确理解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确定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为之奋斗的总目标;“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实现目标的主路径。我们必须认清二者的内涵与关系,努力在深化认识中统一思想,在增进共识中凝聚力量,在把握大势中创新突破。
(一)准确理解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深刻内涵。
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是市委准确把握区域发展趋势、客观分析现实基础条件、积极顺应群众新的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所谓“经济中心”,就是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聚集生产要素的核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支撑。我们所要建设的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从载体上讲,主要包括“六大中心”,即大别山地区交通枢纽中心、新型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从功能上看,必需具备“六大要素”。一是经济规模最大。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要在大别山地区雄居首位。二是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长速度在区域内要一马当先,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也要同步推进、同步提升。三是发展质效最高。三次产业结构要优,尤其是二产业比重要快速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等指标均要居于大别山地区前列。四是发展后劲最足。开放开发的水平要最高,改革创新的力度要最大,体制机制的活力要最强,项目储备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要最多,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五是吸纳能力最强。要能够广泛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广泛吸纳各类市场主体和生产要素,形成“投资洼地”。六是带动作用最大。在区域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最重要,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力、带动力以及产业配套协作力要最强,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综合分析麻城发展现状,我们距离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纵向分析,我们的经济总量还不大、结构还不优,市场主体的数量还不多、实力还不强,招商引资的力度还不大、项目建设的进展还不快;横向比较,我们的总量还没有全面超过武穴,速度不及孝昌,态势不及红安,质效不及霍山。如果与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县市比较,我们的差距更多更大。所以,我们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时不能得意忘形;在看到差距、制定目标和措施时要心中有数,奋起直追。只有知己知彼、知弱图强,以超常规的举措、跳跃式的步伐,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后发快进、跨越赶超,把麻城建设成为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才有希望。
(二)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的时代主题。
跨越式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是麻城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根本保证。从经济学上讲,跨越式发展是指后发地区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环境条件下,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和吸纳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优秀成果,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超常规增长或跨越某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超越的一种发展模式。当前,麻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要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经济总量是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标志。要充分发挥各类优势,发掘各种潜力,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总量、综合实力迅速迈上新台阶。经过五年的努力,地区生产总值力争从2011年的143.55亿元增加到3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6835元增加到35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32.1亿元增加到30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从16.26亿元、6.29亿元分别增加到40亿元、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6.76亿元增加到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4.6亿元增加到140亿元。
二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跨越。转变发展方式是跨越式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绝不能走沿海地区拼资源、拼能源、拼消耗,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推动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一步到位,转变发展方式一步领先。五年内,三次产业结构比力争从现在的30.76:36.68:32.56调整到18:50:32左右,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现在的11.3%提高到20%以上,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由现在的63.9%提高到7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现在的6.5%提高到15%以上。
三要实现发展位次的跨越。发展位次大幅前移是跨越式发展的直接体现。要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为依据,确保一到两年内实现“黄冈首强”的目标,五年内在全省排名前进20—30位,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成为大别山地区经济版图中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四要实现城乡面貌的跨越。城乡面貌是跨越式发展的直观成果。城镇规划要科学大气,城镇景观要美丽典雅,城市功能要配套完善,城乡环境要舒适优美。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城镇化率在追赶中提高到45%以上。
五要实现民生福祉的跨越。民生福祉是跨越式发展的终极目标。要推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跨越,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社会保障更加充分、群众生活更加宽裕、社会秩序更加安定、社会文明更加进步,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普遍增强。
(三)客观分析麻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社会发展总体上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渐进式发展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排除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二战之后,日本和德国快速崛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迅猛腾飞;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跨越到世界第二,特别是沿海多个省份已经富可敌国。这些典型案例充分表明,落后地区经过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赶超先进地区的目标。我们确定打造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不是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而是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审时度势的结果。
一是麻城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深厚历史人文优势。麻城设县治已有1400多年历史,历来崇文重教、人文鼎盛,自古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特别是从元朝末年到清朝中期,麻城持续了500多年浩浩荡荡的移民史,成为“湖广填四川”移民的输出中心,使得川渝地区迄今有6000多万麻城移民后裔,每年来麻城寻根问祖的川渝人士络绎不绝,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富矿,为我们发展旅游、争取项目、引进投资创造了绝无仅有的优势。近代以来,麻城大地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麻起义,走出了两支红军主力,锻造了36位开国将军,麻城在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锤炼了特有的红色精神。深厚的底蕴、宝贵的精神,为我们迸发激情、跨越奋进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是麻城具备跨越式发展的良好交通区位优势。麻城得“中”独厚,八面来风。麻城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距离武汉中心城区110公里、阳逻深水港70公里、天河机场80公里,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成员,已被省委、省政府规划为地区性中心城市和中等规模城市。麻城还处于武汉、郑州、合肥三个省会城市的地理中心,可以同时接受三个省城的辐射带动,为三个省城进行配套协作。麻城路网交汇,四通八达。铁路已建成京九铁路、汉麻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通车里程达169.4公里,占黄冈的45.9%,是全省县市区平均水平的6倍;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铁路还有麻六(麻城—六安)货运专线、京深(北京—深圳)高铁阜麻九段;境内有两个国家二级火车站,每天停靠列车101趟,成为全省继武汉、xx之后停靠列车最多的城市,2011年到发旅客318.6万人。高速公路已建成横穿东西的沪蓉高速和纵贯南北的大广高速,通车里程124.19公里,占黄冈的25.87%,是全省县市区平均水平的3.1倍;正在建设的还有麻竹高速、麻阳高速。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为我们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创造了条件。
三是麻城具备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政策扶持优势。麻城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市),除了享受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等优惠政策之外,同时还享受革命老区扶持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201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麻城在试验区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交通最好、份量最重,省委、省政府及黄冈市委、市政府对麻城的发展寄予厚望,鼎力支持。去年共争取试验区建设项目107个、资金7.92亿元,省委、省政府还在麻城召开了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第二次工作会议。去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大别山区列入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作为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将在一般转移支付、新增财力投入、重点项目安排、新兴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这将给麻城带来加快推进扶贫开发的新机遇。叠加的政策、特殊的机遇,为我们争取更多更大支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是麻城具备跨越式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麻城工业已形成汽车配件、冶金机械、花岗石材、电力能源、农产品加工等“五大集群”,纺织服装、新型管业、不锈钢等产业已初具规模。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3家,位居黄冈前列。农业已形成中国菊花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以及蔬菜、畜牧、桑茶药等“三乡三业”,菊花、油茶、老米酒、黑山羊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创建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旅游经济后发快进,成为全省先进典型,龟峰山红杜鹃被评为“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旅游名片叫响全国。近年来,我们通过科学招商、务实招商,引进了屯仓管业、镍铁合金、中铁山桥等重大项目,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特色的资源、强劲的支撑,为我们壮大支柱产业、做大经济总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麻城具备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区位优势。2011年,我们通过市乡村三级换届,进一步优化了各级领导班子,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新班子焕发新气象,新班子争创新作为。当前,全市上下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百万干群思发展、谋跨越激情高涨。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到位后,谋划早、行动快、推进实,迅速制定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开发区南扩工程,率先启动声势浩大的“三万”活动,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履新的重任、冲天的干劲,为我们凝心聚力、开创新局注入了“精气神”。
宝贵的机遇激励我们跨越发展,良好的基础支撑我们跨越发展,激烈的竞争倒逼我们跨越发展。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四)科学确定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充分认识麻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今年,国际市场将陷入低迷,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为此,中央提出了“四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结合省情实际,省委、省政府创造性提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要实现“五进”,即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推进,激情奋进。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科学谋划麻城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中央、省委、黄冈市委的总体部署,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市委经过冷静分析、科学研判,确定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6.5%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增长
市委书记在2012年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2-02-13 17:23:25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484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