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与时俱进——古乐器与科技发展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2-01-08浏览:2326下载141次收藏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成果。音乐伴随着人类发展进程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鸣奏着时代的新旋律。
就如同听到狼鸣狮吼人就会产生恐惧,听到蝉鸣鸟叫人就会感到愉快一样,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喜欢听到的声音之一。为了创造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优美的旋律,人类不断制造出各类乐器。
乐器也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进程不断进行制造。从考古报道中,我们不断了解到,古老乐器的发现。2004年12月报道,德国蒂宾根市的考古学研究活动中发现了据考察可能是现存世界最早的笛子。考古学家尼古拉斯·康纳德在斯图加特博物馆向人们展示这支来自于35000年前冰河时期的笛子时赞叹这件乐器证明了音乐伟大的魅力,是迄今为止对施瓦本原始人居住山洞进行的考古活动中最为惊人的发现。这支19厘米的长笛子由猛犸象牙制成,而猛犸象牙可是当时非常稀有的材料,并且非常坚硬,加工起来很不容易。他认为,这支珍贵的笛子是现存世界最为古老的乐器。据介绍,当考古学家发现这件乐器时,它已经碎成31块碎片。考古学家经过努力,小心翼翼地将这31块象牙碎片还原成一支精妙的笛子。而音乐考古专家弗雷德里希·希贝尔格经研究发现,冰河时期的原始人也可以像现代人一样用笛子吹奏出同样美妙的旋律。
猛犸象牙和现代的象牙一样,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材料。象牙雕刻一般分为三个大的步骤:凿活、铲活、和磨活。如同象牙雕刻一样,因为猛犸象牙比现代象牙密度大,硬度高,光泽亮。猛犸象牙的雕刻比象牙的雕刻难度还要大。这件古笛在制作时,也要使用同时代最先进的工具。可以想象施瓦本原始人当时雕刻这支长笛子所使用的工具。必定是当时生产力情况下先进的工具。同时这支古笛也反映了施瓦本原始人的智慧、技艺及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我国发现的陶制古埙距今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1音孔埙,山西万荣县、甘肃玉门火烧沟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2音孔埙和3音孔埙,经考古测定均为距今6700~7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产物,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墟出土的埙,已发展到5个音孔,能吹出一个完整的七声音阶和部分半音。埙的质地多为陶制。传统埙(殷埙)的形制为圆形、上尖、削肩、腰粗、平底、内膛空、形似鸭梨,顶端开1吹孔,两侧各有2孔。商埙有石制和象牙制的,器形多样,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我们知道陶器的烧成温度大约在700度—800度,少数可达到1000度,由此可见在距今约七、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不但可以将火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而且人们已能烧制精美的陶器了。而且在烧制精美的生活陶器的同时,也在烧制精美的乐器陶器了。
1978年,在我国湖北随州发掘了春秋战国曾侯乙墓,出土了距今二千四百多年的乐器计八种一百二十五件其中一种,可称为迄今为止,中外古乐器中最为壮观,最为宏伟,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不包括朝钟,佛钟等按考古学上的推论当时的重量比现在称的重量还要重一些),当属一组铜铸编钟。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四十多套编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套。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半八度,(其音域共五个八度又一个大二度),仅比钢琴少一个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钟是古代八音乐器中最要的,即使是铜质的打击乐器,钟也位居首席。《古今乐录》上说“凡金为乐器有六,皆钟之类也,曰钟、曰镈、曰钅享、曰镯、曰铙、曰铎”。可见,古人将这六种以铜为原料制作的乐器都以钟作为它们的总称。我国的钟可分为六大类:响器类,乐器类,法器类,警示类,工艺类,礼器类。这些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形态上是扁圆中空筒形箱体,其中最重要的类型是甬钟,即所谓的“和瓦形”。这名称是北宋沈括提出的,他说:“故乐钟皆扁如合瓦”,“钟圆则声长,扁则声短。”;圆口的钟敲击后声音悠长,模糊的亨音拖得很长,形成音波干扰,因而不能用作乐钟。合瓦形的钟体由于两侧有棱,它对钟壁的振动波起到阻碍作用,使音波加速衰减,可以较快的消除哼音。由于和瓦形钟截面的长短、轴不等,敲击不同部位,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振动模式、两种不同的频率。因此同一口钟上能敲出两个不同的基音来。此外,甬钟多在中部分三列铸出36个枚乳,使其在敲击时产生若干个高频负载,对高频振动起到衰减作用,使钟壁很快进入稳态振动,这样就对钟的音质和音色产生了一定的控制作用。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研究人员通过对曾侯乙编钟测音,证明我国当时已存在绝对音高的概念,而且已具有七声音阶,能旋宫转调;发出共鸣的声音,钟声悠扬,穿透性强。能演奏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技法的乐曲。
铸造大型编钟对工艺要求及高,铸钟的铜要加进一定比例的锡、锌等稀有金属;钟坯铸出后还要锉磨调音,要把一架编钟的音调好,要远比现代钢琴调音的难度大得无可比拟。因此编钟的铸造是冶金技术、铸造技术、修磨技术、声学技术等多学科技术的产物。当整架编钟连续敲击之际,音响的轰鸣,音频的干扰,势将难以避免。而大型编钟产生的雄浑效果,又是其它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在金鼓齐鸣的汹涌波涛中,更使人感受到泱泱大国之威严。
在兵器为青铜制作的战国时期,战争是国之大事,而铜无疑属于贵金属,高科技的产物,贵族诸侯以铜为贵,钟鼎尊彝永保用,生时享用,死之随葬或传给后代。另外在考古中发现青铜除大量用于生产武器,很少用于制作生产工具。通过曾侯乙编钟的发现,用大量的铜来制作乐器,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音乐在当时社会的繁荣程度,及其重要程度;和人们对乐器的发展程度,及研究高度。是当时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当时科技水平的体现。
古乐器的发现与研究必将为今天的音乐发展铸就更坚实的基础,将激励着今天的人们不断创造出更美好的时代旋律。
吉林艺术学院06级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昕 

与时俱进——古乐器与科技发展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