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心态
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要归结到: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社会的良性秩序。而达到这一终极目标,必须构建和谐的社会心态。也就是说,心态和谐了,自然能够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所谓和谐社会心态,就是人们在认识、体验、把握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一种积极、理性、宽容、健康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机制。不容否认,当前也存在一些阻碍改革顺利进行的负面社会心态。如患得患失的浮躁焦虑心态、对未来发展迷茫困惑心态,社会生活中的急功近利心态、留恋过去的求稳惧变心态、对改革事业求全责备心态、不求创造和奉献的坐享其成心态等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负面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健康的重要因素,任其漫延,就会直接诱发社会深层次的矛盾,进而损害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引导社会心态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一、和谐社会心态的培养必须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三是人与自身的和谐。其中,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上述两种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有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就成了必然。因此,和谐心态的培养必须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及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为总的原则。
和谐社会心态的目标主要包括:
1.社会心态环境的改善。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社会心态生活的精神氛围;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心态所产生的全部现实社会土壤,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
2.健康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是环境的产物,而环境也需要靠人来改变。塑造健康健全人格是社会心态调控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心态环境优化的前提。
3.全体合作意识的培养。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既是为了塑造独立自主的个体,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群体的合作意识。而群体合作意识的增强又给了塑造健康人格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
同时,还必须把握这个原则:因为我们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和谐心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形成和弘扬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核心价值观既是国民的现实生活追求,又是远大的理想。通过舆论引导,形成和弘扬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引导社会心态强有力的思想手段。转型时期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往往使许多人感到把握不定,是非难辨。核心价值观能强化积极的社会心态,扭转和消除消极的社会心态。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事物之间配合的适当、恰到好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形成的价值观就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为宗旨,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形成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心态的重要主体是地方政府以及社会上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如事业单位、企业等。各级政府、单位负责人应当在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中发挥作用。特别要有坚定的立场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政策、法规、行事方式坚定地、及时地引导民众。
弘扬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心态,传媒责无旁贷。舆论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舆论对社会心态的影响,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媒体的引导,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传媒要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负担起新形势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心态中的作用巨大
如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心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义革命时就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心态,作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同样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指导思想上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和谐氛围形成;在工作着力点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提高士气、振奋精神,保护公平,弘扬正义,鼓励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教育,建设诚信,提倡关爱,和谐相处。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以提高群众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办实事好事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事为核心,着力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以平安、安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科学管理为核心,构建安宁有序的社会。
同时,建设和谐社会的心态,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应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增强亲和力、渗透力。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探索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思想精神文明需求的新方式。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趋势,探索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和占领思想阵地。 国营大众机械厂党委宣传部 王蓓
所谓和谐社会心态,就是人们在认识、体验、把握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一种积极、理性、宽容、健康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机制。不容否认,当前也存在一些阻碍改革顺利进行的负面社会心态。如患得患失的浮躁焦虑心态、对未来发展迷茫困惑心态,社会生活中的急功近利心态、留恋过去的求稳惧变心态、对改革事业求全责备心态、不求创造和奉献的坐享其成心态等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负面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健康的重要因素,任其漫延,就会直接诱发社会深层次的矛盾,进而损害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引导社会心态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一、和谐社会心态的培养必须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三是人与自身的和谐。其中,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上述两种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有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就成了必然。因此,和谐心态的培养必须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及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为总的原则。
和谐社会心态的目标主要包括:
1.社会心态环境的改善。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社会心态生活的精神氛围;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心态所产生的全部现实社会土壤,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
2.健康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是环境的产物,而环境也需要靠人来改变。塑造健康健全人格是社会心态调控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心态环境优化的前提。
3.全体合作意识的培养。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既是为了塑造独立自主的个体,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群体的合作意识。而群体合作意识的增强又给了塑造健康人格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
同时,还必须把握这个原则:因为我们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和谐心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形成和弘扬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核心价值观既是国民的现实生活追求,又是远大的理想。通过舆论引导,形成和弘扬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引导社会心态强有力的思想手段。转型时期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往往使许多人感到把握不定,是非难辨。核心价值观能强化积极的社会心态,扭转和消除消极的社会心态。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事物之间配合的适当、恰到好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形成的价值观就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为宗旨,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形成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心态的重要主体是地方政府以及社会上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如事业单位、企业等。各级政府、单位负责人应当在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中发挥作用。特别要有坚定的立场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政策、法规、行事方式坚定地、及时地引导民众。
弘扬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心态,传媒责无旁贷。舆论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舆论对社会心态的影响,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媒体的引导,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传媒要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负担起新形势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心态中的作用巨大
如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心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义革命时就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心态,作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同样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指导思想上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和谐氛围形成;在工作着力点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提高士气、振奋精神,保护公平,弘扬正义,鼓励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教育,建设诚信,提倡关爱,和谐相处。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以提高群众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办实事好事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事为核心,着力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以平安、安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科学管理为核心,构建安宁有序的社会。
同时,建设和谐社会的心态,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应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增强亲和力、渗透力。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探索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思想精神文明需求的新方式。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趋势,探索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和占领思想阵地。 国营大众机械厂党委宣传部 王蓓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心态
点击下载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的舞弊表现及其审计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本文2012-01-08 09:58:0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294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