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稳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
山西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从根本上解决煤矿企业“多、小、散、乱”的格局及安全基础薄弱的现状,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于今年4月15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了《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所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配套规定,吹响了煤炭资源和企业兼并重组攻坚战的号角。大刀阔斧地拉开了新一轮的煤炭黑色大变革,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此次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到2011年,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到2015年,大集团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的80%以上。整合实现煤矿全面采用机械化综采后,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将减少74%。
一、煤炭资源整合的目的和背景
选择煤炭资源整合之路,应该是山西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迎接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较深的山西,顶住重重压力,紧紧抓住金融危机调整结构,坚定不移推进资源整合、煤企兼并,资源整合、煤企兼并将着眼解决山西省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实现煤炭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兼并重组为提高煤矿集中度,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提高煤矿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本质安全生产,提高山西煤炭企业竞争力。
二、资源整合、煤炭兼并的现状分析
今年以来,全省扎实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总体进展和效果都比预期要快要好。从雁门关外到河东大地,从吕梁之巅到太行山麓,煤炭资源整合如火如荼。煤炭资源整合一路走来, “战役”打响,捷报频传。7月全省11个市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通过审查。8月全部完成兼并重组的协议签订工作。主体企业与被整合煤矿企业进入资产评估、洽谈、协议签订阶段;省政府批准了省煤炭工业厅主导的煤炭企业重组方案。9月新的企业主体入场开工,新建扩建矿井的基本建设全面推开。对那些有圈占资源之嫌不进行实质性结构调整的煤炭企业将取消其兼并主体资格,对其拟整合的资源按照市场化原则重新配置。10月11日,西山煤电与吕梁四矿合股组建的西山德威矿业管理公司率先挂牌成立。10月25日,朔州19家民营集团首批领到崭新的《采矿证》,标志着全省大规模的换证工作全面展开。截至目前,11个市煤矿重组整合方案已全部审定完毕,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达到97.9%,全省形成了以股份制企业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全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已达到97.9%,主体接管到位率71%。从已批复和正在批复方案的情况看,全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压减比例60%,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关闭,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中,90万吨/年及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占到2/3,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年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比照山西出台的煤矿兼并重组“时间表”,实际进展要比预期的快,效果比预期的好。
三、兼并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1.煤炭资源配置不合理,煤矿企业准入门槛低。资源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和采取竞争手段配置过程中,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存在通过炒卖资源牟利。部分地方管理部门将整块煤田人为分割,配置给多个主体开发,加剧了资源分散程度。
2.兼并小煤矿成本高、风险大,影响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积极性。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大多数中小型煤矿装备水平低、开采工艺落后、安全生产基础差、事故发生概率高,而大型煤矿企业又面临着严格安全考核制度。河南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考核指标,要求大型国有企业不高于1,中小型煤矿企业不高于3。如果对兼并后的小煤矿仍旧按照大矿标准进行考核,大矿将承担很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影响兼并重组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在对小煤矿进行资产评估时,资源价值增值较快,矿业权价款高,有的小矿主漫天要价,造成兼并重组难以实施。如贵州省内煤炭资源矿业权价款由0.8元/吨上涨到3元/吨,企业面临很大资金压力,难以承受。此外,对被兼并矿井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并购成本较大。
3.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跨区域兼并重组难度大。由于煤矿资产构成较为复杂,不同省区内大型煤炭企业管理主体不同,难以实现相互间的重组整合,即使有共同的出资主体,但由于受地方利益等因素影响难以真正实现兼并重组。有些地方还存在地方保护,增加了小煤矿整合重组的难度。如青海省大量煤炭资源控制在私营企业和个人手中,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在进入青海省开发资源过程中,为获取矿业权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且地方政府要求必须由当地企业控股经营,这给外省企业进入青海整合重组造成很大的障碍。目前,国家虽然明确了一个矿区由一个主体开发的原则,但还缺乏具体的整合重组政策措施,跨区域资源整合和跨区域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受到制约。
四、政策建议
1.提高开办煤矿和获取矿业权的准入门槛。煤炭开采受五大“自然灾害”威胁,是高危行业。实现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从源头上把关,煤炭资源交给符合煤炭行业准入规定的煤矿企业来开发。
2.建立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流转机制。资源是国家的粮食,本次南方部分省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煤电油运紧张说明,国家必须要加强对能源的控制力。
3.继续实施“关小建大”政策。为确保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顺利开展,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合等形式整合有技改价值的小矿井。
综上所述,我省煤炭企业资源只有开展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才能稳妥顺利地开展下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山西的煤炭航母基地,才能真正引领煤炭行业,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也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发电厂 纪晋生
此次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到2011年,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到2015年,大集团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的80%以上。整合实现煤矿全面采用机械化综采后,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将减少74%。
一、煤炭资源整合的目的和背景
选择煤炭资源整合之路,应该是山西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迎接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较深的山西,顶住重重压力,紧紧抓住金融危机调整结构,坚定不移推进资源整合、煤企兼并,资源整合、煤企兼并将着眼解决山西省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实现煤炭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兼并重组为提高煤矿集中度,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提高煤矿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本质安全生产,提高山西煤炭企业竞争力。
二、资源整合、煤炭兼并的现状分析
今年以来,全省扎实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总体进展和效果都比预期要快要好。从雁门关外到河东大地,从吕梁之巅到太行山麓,煤炭资源整合如火如荼。煤炭资源整合一路走来, “战役”打响,捷报频传。7月全省11个市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通过审查。8月全部完成兼并重组的协议签订工作。主体企业与被整合煤矿企业进入资产评估、洽谈、协议签订阶段;省政府批准了省煤炭工业厅主导的煤炭企业重组方案。9月新的企业主体入场开工,新建扩建矿井的基本建设全面推开。对那些有圈占资源之嫌不进行实质性结构调整的煤炭企业将取消其兼并主体资格,对其拟整合的资源按照市场化原则重新配置。10月11日,西山煤电与吕梁四矿合股组建的西山德威矿业管理公司率先挂牌成立。10月25日,朔州19家民营集团首批领到崭新的《采矿证》,标志着全省大规模的换证工作全面展开。截至目前,11个市煤矿重组整合方案已全部审定完毕,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达到97.9%,全省形成了以股份制企业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全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已达到97.9%,主体接管到位率71%。从已批复和正在批复方案的情况看,全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压减比例60%,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关闭,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中,90万吨/年及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占到2/3,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年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比照山西出台的煤矿兼并重组“时间表”,实际进展要比预期的快,效果比预期的好。
三、兼并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1.煤炭资源配置不合理,煤矿企业准入门槛低。资源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和采取竞争手段配置过程中,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存在通过炒卖资源牟利。部分地方管理部门将整块煤田人为分割,配置给多个主体开发,加剧了资源分散程度。
2.兼并小煤矿成本高、风险大,影响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积极性。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大多数中小型煤矿装备水平低、开采工艺落后、安全生产基础差、事故发生概率高,而大型煤矿企业又面临着严格安全考核制度。河南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考核指标,要求大型国有企业不高于1,中小型煤矿企业不高于3。如果对兼并后的小煤矿仍旧按照大矿标准进行考核,大矿将承担很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影响兼并重组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在对小煤矿进行资产评估时,资源价值增值较快,矿业权价款高,有的小矿主漫天要价,造成兼并重组难以实施。如贵州省内煤炭资源矿业权价款由0.8元/吨上涨到3元/吨,企业面临很大资金压力,难以承受。此外,对被兼并矿井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并购成本较大。
3.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跨区域兼并重组难度大。由于煤矿资产构成较为复杂,不同省区内大型煤炭企业管理主体不同,难以实现相互间的重组整合,即使有共同的出资主体,但由于受地方利益等因素影响难以真正实现兼并重组。有些地方还存在地方保护,增加了小煤矿整合重组的难度。如青海省大量煤炭资源控制在私营企业和个人手中,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在进入青海省开发资源过程中,为获取矿业权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且地方政府要求必须由当地企业控股经营,这给外省企业进入青海整合重组造成很大的障碍。目前,国家虽然明确了一个矿区由一个主体开发的原则,但还缺乏具体的整合重组政策措施,跨区域资源整合和跨区域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受到制约。
四、政策建议
1.提高开办煤矿和获取矿业权的准入门槛。煤炭开采受五大“自然灾害”威胁,是高危行业。实现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从源头上把关,煤炭资源交给符合煤炭行业准入规定的煤矿企业来开发。
2.建立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流转机制。资源是国家的粮食,本次南方部分省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煤电油运紧张说明,国家必须要加强对能源的控制力。
3.继续实施“关小建大”政策。为确保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顺利开展,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合等形式整合有技改价值的小矿井。
综上所述,我省煤炭企业资源只有开展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才能稳妥顺利地开展下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山西的煤炭航母基地,才能真正引领煤炭行业,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也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发电厂 纪晋生
扎实稳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
点击下载
上一篇:谈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下一篇:浅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
本文2012-01-08 09:55:12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270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