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氮联醇厂开发碳酸二甲酯的可行性分析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2-01-08浏览:2526下载148次收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碳酸二甲酯(dmc)作为一种绿色的无毒化工原料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优良的反应活性,有望在化工领域全面代替剧毒的光气、硫酸二甲酯、氯甲烷及氯甲酸甲酯等,dmc就替代这些化工原料,其市场已相当可观。另外,dmc在医药、光电子材料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产品性质及用途
dmc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沸点90.1℃,熔点4℃,相对分子量90.08,密度1.069g/cm3,折射率1.3697,微溶于水,无毒,可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对金属无腐蚀性。由于碳酸二甲酯的特殊化学结构,含有甲基、甲氧基和羰基决定了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可以参与合成聚碳酸酯、异氰酸酯、聚氨基甲酸酯等一系列化合物,也可用于食品添加剂、抗氧剂、燃料、农药、医药中间体等,可代替毒性大、腐蚀性强的硫酸二甲酯、光气,提高生产的安全性。由于dmc分子中氧含量高,比mtbe有更高的抗爆性,所以dmc又可用于汽油添加剂,从而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二、市场消费情况
目前全世界dmc生产能力约3.5万吨t/a,其中西欧占45.07%,日本占5.21%,美国占19.72%。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农药、医药中间体及聚碳酸酯等。关于dmc的未来需求,首先仅取代光气和硫酸二甲酯一项就需100万吨以上,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代替硫酸二甲酯和光气只是时间问题;其次,全球聚碳酸酯产量2000年已达90万吨,若全部采用dmc法生产,则需dmc33万吨;再次,若dmc作为mtbe的替代品做汽油添加剂,全球汽油按每年1.9亿吨计,将来全部采用dmc,则需dmc627万吨,可见dmc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国内dmc用量已由0.3万t/a增至1万t/a,且基本依赖进口。国内dmc主要用于农药,大约有10多个厂家采用dmc生产农药,江苏太仓从意大利eni集团引进的0.3万t/a卡吧呋喃(杀虫剂)生产装置已建成,所需dmc从意大利进口。上海氯碱项目与德拜耳公司合资建设的1.8万t/a聚碳酸酯也是dmc消耗大户。国内以dmc为原料生产的医药品种已达20多种,可见dmc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三、生产技术
国外dmc生产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eni液相法:意大利eni集团1983年开发成功,1993年扩大到1.2万t/a,该法采用cucl2法催化剂,淤浆反应器,反应温度120-130℃,反应压力2-3mpa。
(2)dow气相法:美国dow化学公司1988年开发了一种固体催化剂,用浸渍过无水氯化铜的活性炭,加入氯化钾、氯化镁和氯化镧等到助催化剂,在100-150℃,2mpa条件下合成dmc。
(3)德士古法:由美国德士古公司开发,生产工艺采用甲氧基氯化亚铜催化剂,添加剂为丙酰胺,每100份甲醇的催化剂用量为0.1-50份,反应温度为90℃,压力为1mpa。
(4)宇部常压非均相法:日本宇部兴产公司于1992年开发了pb系催化剂的常压非均相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技术,以亚硝酸盐为催化剂反应的循环溶剂,建成年产0.3万吨的生产装置,并将扩大到3万-5万吨的生产装置。
国内dmc生产起步较晚,且技术较为落后,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光气法:采用光气和甲醇合成dmc,浓度为95%,由于氯含量高,使用受到限制。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吴淞化工厂、江苏吴县化工厂、重庆长风化工厂、阜新有机化工厂等,实际总产量约0.1万吨/年。
(2)酯交换法:该法采用碳酸丙烯酯与甲醇进行反应合成dmc,然后通过精馏提纯dmc,酯交换法生产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无腐蚀。反应塔分为3段,中间为反应段,上端为精馏段,下端为提馏段,生产的dmc质量分数为99%,丙二醇98%,该工艺特点是工序较长,dmc成本高,国内有3-4家工厂采用此法生产,年产量约有0.2-0.3万吨。
(3)甲醇液相羰基化法:该工艺最早是由意大利eni公司开发成功。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单位有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2000年4月湖北兴发集团采用华中理工大学技术建成年产0.4万吨甲醇液相羰基化法dmc装置,并于当年投产,成为我国液相法生产dmc的龙头。
(4)甲醇液相法和酯交换法的比较
甲醇液相法是采用甲醇、氧气、一氧化碳为原料合成dmc,该法生产dmc原料转化率高,无付产品,产品质量优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对于众多中小氮肥企业,大多数联产甲醇,一氧化碳可利用铜洗再生气,所以在氮肥企业采用甲醇液相羰基化法生产dmc具有很大优势。
酯交换法由于甲醇与碳酸丙烯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原料转化率低,生产成本高,且受外界条件限制较多,需大量流动资金来保证生产正常运转,而且在产品分离过程中由于原料气付产品丙二醇可互溶,所以给分离带来困难,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且成本太大。
从甲醇液相羰基化法与酯交换法生产dmc的工艺比较与成本比较可以看出,前者具有明显的技术、成本优势,工厂成本仅5167元/吨左右,而dmc市场价在10000-12000元/吨之间。据测算,建设年产0.3万吨dmc的总投资在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所以,中氮联醇厂依托其完善的水、电、汽原料优势,与国内dmc研究开发机构联合,开发生产dmc极具竞争力,也是中氮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的道路之一。
 原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赵  团

中氮联醇厂开发碳酸二甲酯的可行性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