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实现了由保障职工向保障各类劳动者延伸,覆盖范围由从业人员向非从业居民扩展,保险区域由城市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但社会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仍然有欠缺,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现就实际工作中所见所思作一简单剖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现状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业已形成,但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够广泛。迄今为止,主要覆盖了城镇企业职工,其中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其他经济成分的职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尚处于逐步加入的过程中。而占中国总人口63.91%的农村人口绝大多数尚末纳入社会养老体系,可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过窄,亟待扩大。
二、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必要性
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面过窄,这一状况会制约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引发社会不公平,限制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一)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是发挥养老保险制度功能的要求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之一,其作用在于当公民因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引起收入下降或丧失时,发挥“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每个人都将面临因年老而失去劳动力的风险,而对特定时期的整个社会来说,由于社会成员年龄存在差异,这种风险相对分散,养老保险正是利用这种大数法则将分散的风险集中起来实现风险共担、互济互助,从而实现安全网作用的。覆盖面不够宽,将无法把未来可能发生风险的人群包容到安全网中,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无法有效地集中风险,并在社会成员发生风险时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自然也就直接限制了养老保险的“安全网”功能的发挥。
(二)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是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要求
如果我们满足于现有参保人群而没有采用强制措施实现全民参保,等于将低风险人群纳入保险体系而将高风险人群排斥在外,这就造成了一种事实上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的结果是养老保险制度不但没有达到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目的,而且沦为拉大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工具。
(三)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是保证劳动力正常流动,构建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变得更加频繁,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养老保险没有覆盖到所有劳动者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将受到很大限制:劳动者从参保单位调入非参保单位时,养老保险的衔接就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不够宽的覆盖面就成为劳动力正常流动的障碍,使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无法形成,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是促进就业的要求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给传统的正规单位就业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非正规部门灵活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矛盾,有利于解决尖锐的失业问题。我国已有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此外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灵活就业领域。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护,会极大地制约灵活就业方式发展,影响我国整体就业水平。从促进就业的角度看,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利于鼓励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积极自谋职业,选择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三、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措施
由于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面临以上主观、客观,宏观、微观等各方面的障碍,“扩面”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切实解决以上各种问题,积极审慎地开展这项工作。
(一)通过宜传教育,强化各养老保险关系主体的保险意识
必须端正某些地方领导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领导担心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会吓跑引进来的外商、私营企业老板,影响本地经济发展。其实,这种观点是短视的,也是有害的。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影响一国或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因素很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将“三资”和私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是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对“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而言虽然增加了人工成本,但是它协调了劳资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符合国际趋势。
而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没有参加养老保险,那么就意味着10年或20年后,这一地区将有大批的职工得不到社会保障,领不到养老金,那将对未来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隐患,同时政府要解决这部分职工的社会保障又要付出很大的支出,这个保障成本将远远大于现在的发展成本。
(二)改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宏观环境
1.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历史欠账。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扩大覆盖面的方式增加社会统筹收入,进而消化转制成本,以减轻政府的责任。这不但使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重新回到“现收现付”的模式,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行为主体都以其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为基本选择,不会主动拿出自己的盈余去承担他人的赤字。因此只有妥善解决了历史空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者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参加养老保险的意义。
2.建立和实施省级统筹。强化省级统筹,一是统一制度,所有企业和劳动者不分所有制均应平等参加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二是统一管理,社会保险机构实行省对地、市、县的垂直管理,实行全额调剂养老金制度,省以下社保机构只负责征缴和支付;三是待经济进一步发展,劳动者收入进一步提高后,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确定缴费的比例和待遇支付标准,并采用全部基金积累方式筹资和个人户管理,以免影响劳动力在各地区的流动。相对于地市级和县级统筹而言,省级统筹的范围扩大了,进一步突破了区域的限制。企业缴费基数和费率走问统一,特别是基金在全省范围内予以调剂,缓解了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离退休费用负担,使基金抵御大范围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保障功能进一步发挥,为将来的全国统筹打下基础。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社会保险处 池莉波
一、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现状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业已形成,但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够广泛。迄今为止,主要覆盖了城镇企业职工,其中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其他经济成分的职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尚处于逐步加入的过程中。而占中国总人口63.91%的农村人口绝大多数尚末纳入社会养老体系,可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过窄,亟待扩大。
二、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必要性
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面过窄,这一状况会制约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引发社会不公平,限制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一)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是发挥养老保险制度功能的要求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之一,其作用在于当公民因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引起收入下降或丧失时,发挥“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每个人都将面临因年老而失去劳动力的风险,而对特定时期的整个社会来说,由于社会成员年龄存在差异,这种风险相对分散,养老保险正是利用这种大数法则将分散的风险集中起来实现风险共担、互济互助,从而实现安全网作用的。覆盖面不够宽,将无法把未来可能发生风险的人群包容到安全网中,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无法有效地集中风险,并在社会成员发生风险时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自然也就直接限制了养老保险的“安全网”功能的发挥。
(二)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是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要求
如果我们满足于现有参保人群而没有采用强制措施实现全民参保,等于将低风险人群纳入保险体系而将高风险人群排斥在外,这就造成了一种事实上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的结果是养老保险制度不但没有达到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目的,而且沦为拉大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工具。
(三)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是保证劳动力正常流动,构建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变得更加频繁,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养老保险没有覆盖到所有劳动者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将受到很大限制:劳动者从参保单位调入非参保单位时,养老保险的衔接就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不够宽的覆盖面就成为劳动力正常流动的障碍,使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无法形成,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是促进就业的要求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给传统的正规单位就业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非正规部门灵活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矛盾,有利于解决尖锐的失业问题。我国已有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此外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灵活就业领域。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护,会极大地制约灵活就业方式发展,影响我国整体就业水平。从促进就业的角度看,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利于鼓励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积极自谋职业,选择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三、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措施
由于扩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面临以上主观、客观,宏观、微观等各方面的障碍,“扩面”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切实解决以上各种问题,积极审慎地开展这项工作。
(一)通过宜传教育,强化各养老保险关系主体的保险意识
必须端正某些地方领导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领导担心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会吓跑引进来的外商、私营企业老板,影响本地经济发展。其实,这种观点是短视的,也是有害的。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影响一国或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因素很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将“三资”和私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是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对“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而言虽然增加了人工成本,但是它协调了劳资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符合国际趋势。
而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没有参加养老保险,那么就意味着10年或20年后,这一地区将有大批的职工得不到社会保障,领不到养老金,那将对未来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隐患,同时政府要解决这部分职工的社会保障又要付出很大的支出,这个保障成本将远远大于现在的发展成本。
(二)改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宏观环境
1.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历史欠账。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扩大覆盖面的方式增加社会统筹收入,进而消化转制成本,以减轻政府的责任。这不但使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重新回到“现收现付”的模式,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行为主体都以其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为基本选择,不会主动拿出自己的盈余去承担他人的赤字。因此只有妥善解决了历史空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者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参加养老保险的意义。
2.建立和实施省级统筹。强化省级统筹,一是统一制度,所有企业和劳动者不分所有制均应平等参加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二是统一管理,社会保险机构实行省对地、市、县的垂直管理,实行全额调剂养老金制度,省以下社保机构只负责征缴和支付;三是待经济进一步发展,劳动者收入进一步提高后,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确定缴费的比例和待遇支付标准,并采用全部基金积累方式筹资和个人户管理,以免影响劳动力在各地区的流动。相对于地市级和县级统筹而言,省级统筹的范围扩大了,进一步突破了区域的限制。企业缴费基数和费率走问统一,特别是基金在全省范围内予以调剂,缓解了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离退休费用负担,使基金抵御大范围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保障功能进一步发挥,为将来的全国统筹打下基础。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社会保险处 池莉波
关于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研究
点击下载
上一篇:改革企业统计制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下一篇:浅谈企业成本管理
本文2012-01-08 09:51:33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241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