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对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全方位的高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目的在于通过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干部素质的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执政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难落到实处。有些领导干部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的做法,或是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畸重畸轻、忽视协调,或者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好大喜功、脱离实际,这些都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科学发展的目标格格不入。
二、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风气能够营造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产生扬善抑恶的重要作用。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实,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其根本利益。领导干部应该着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凝聚人心,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三、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主要是看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优良的作风本身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体现,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的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群众评判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一个政党的干部作风好,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其执政基础就稳固。反之,就必然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其执政基础就会逐渐瓦解。
四、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也必然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抵御腐败,保持清廉的重要保障。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来看,不少人违纪违法都是从作风问题开始的。干部一旦作风上放松了要求,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党长期执政的状况,容易使党内一些领导干部产生脱离群众、贪图安乐的倾向。面临改革开放的浪潮和市场经济的洪流,一些党员干部也受到了腐朽文化和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干部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体制、制度和规范上的不完善,也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理想信念有所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和考验。这些客观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监督和教育,着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更显紧迫。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教育引导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中央在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先后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逐步完善了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在内的党内监督制度。中央组织部也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考察考核工作,加大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力度。要使这些制度和举措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加强其中与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将监督关口前移。注重事前监督和防范,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同时,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也应作为干部教育、干部考核任用中的重要一条,并向上纳入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向下贯彻到基层组织建设之中,常抓不懈。只有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经受党在长期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考验,才能够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使党不断克服和修正自身的不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大局。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金城公司工会 李瑞莲
执政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难落到实处。有些领导干部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的做法,或是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畸重畸轻、忽视协调,或者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好大喜功、脱离实际,这些都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科学发展的目标格格不入。
二、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风气能够营造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产生扬善抑恶的重要作用。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实,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其根本利益。领导干部应该着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凝聚人心,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三、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主要是看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优良的作风本身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体现,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的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群众评判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一个政党的干部作风好,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其执政基础就稳固。反之,就必然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其执政基础就会逐渐瓦解。
四、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也必然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抵御腐败,保持清廉的重要保障。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来看,不少人违纪违法都是从作风问题开始的。干部一旦作风上放松了要求,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党长期执政的状况,容易使党内一些领导干部产生脱离群众、贪图安乐的倾向。面临改革开放的浪潮和市场经济的洪流,一些党员干部也受到了腐朽文化和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干部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体制、制度和规范上的不完善,也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理想信念有所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和考验。这些客观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监督和教育,着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更显紧迫。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教育引导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中央在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先后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逐步完善了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在内的党内监督制度。中央组织部也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考察考核工作,加大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力度。要使这些制度和举措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加强其中与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将监督关口前移。注重事前监督和防范,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同时,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也应作为干部教育、干部考核任用中的重要一条,并向上纳入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向下贯彻到基层组织建设之中,常抓不懈。只有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经受党在长期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考验,才能够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使党不断克服和修正自身的不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大局。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金城公司工会 李瑞莲
试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点击下载
本文2012-01-08 09:50:18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230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