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等截面筒仓滑模管理技术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孝义市东义集团特种水泥厂工程,为四连体直壁圆仓,仓内径为10.00米,在5.00米以下仓壁厚为200mm,5.00米以上壁厚为150mm,基础为筏板基础,顶标高为-1.00米,仓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顶标高为20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2.滑模设计
(1)本工程4个筒仓相互连接方式,在保证总工期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决定采用组合下撑式、可调径平行桁架操作平台无井架液压滑模、线坠控制筒仓中心工艺施工。(2)由于该工程上下直径变动,在标高5.00米处,筒仓内径改变,根据滑模施工工艺及结构规范要求,必须在5.00米处进行一次改装,即内围圈直径变大,外围圈直径不变。
3.滑模施工工艺流程
(1)滑模全套设备:滑膜门架、桁架、平台木板、组合模板、内外围圈、吊架、提升设备、油管。(2)滑模组装:放滑模模板组装线及筒身圆心点→滑膜门架就位→组装桁架操作平台→组装滑模设备油路组装→校正滑膜模板→全面检查滑模提升设备及油路→进行一次试提升观察提升系统运行。(3)筒身滑模施工:提升模板→放线坠→检查圆心点、标高、扭转、垂直度→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振捣→待达到提升条件再提升模板。
4.模板的滑升
(1)采用间隔提升法,即混凝土交圈浇注完一个浇注层后,模板滑升相应一个浇注层高度,首次次混凝土浇注高度为1.00米,浇注混凝土前用压力冲洗模板及筒身混凝土接茬处,堵严模板缝,先浇注30mm厚与混凝土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然后浇注筒身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0.3mpa时,进行初滑阶段的试升工作,即将全部千斤顶提升20cm,直至下一轮的混凝土浇注,同时检查下部筒壁混凝土的强度上升情况,并做好内外壁表面的处理即可持续正常滑升。混凝土每次的浇注高度不得大于30cm,并保证混凝土的表面低于内模板3—5cm为宜,混凝土的浇注必须按方案拟定好的浇注点进行浇注,顺、逆时针方向交替连续进行,防止提升模板摩阻不均等,导致平台的倾斜。(2)一个行程提升高度不大于30mm为宜,每次滑升高度为300mm,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情况随时控制,其主要控制指标为混凝土出模强度达到5—10kg/cm2,如遇室外温度较高的天气,在浇注混凝土中间和提升1—2个行程,以防止混凝土与模板粘结,同时要经常检查承力杆及操作平台的工作状态。(3)承力杆采用φ25一级圆钢,滑模过程中要及时接长承力杆,并保证错开接头,同一断面接头率≤25%。提升过程是控制筒体中心及扭转的关键时刻,必须做到每天调整一次,两次提升的中间,每隔20—30分钟使千斤顶提升1—2个行程。在滑升过程中,要注意液压千斤顶的同步运行,尽量减少差距,滑升速度一般控制在100—150mm/h范围内。(4)滑升速度的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实际的滑升速度应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出模强度、施工季节、昼夜气温的变化、劳动力配备、混凝土的搅拌和水平、垂直运输能力等因素全面考虑确定。在滑模过程中,对于滑出模板的混凝土,要及时人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光,消除混凝土的不良缺陷,保证筒仓整体外观质量。
5.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1)支承杆的接长与脱空加固。支承杆的接头采用套管焊接连接。在同一截面的接头数不超过25%,第一段支承杆应分四个不等的长度,错开均匀布置筒壁,接长统一用3.5米长支承杆,当支承杆通过孔洞时由于周围没有混凝土面造成支承杆脱空,如果脱空长度过长,受压自由长度过大,极易失稳弯曲,应采取加固措施。可以采用钢筋焊接成三角架加固,方便有效。在滑升过程中,当支承杆本身不直或安装时未调直;负载太重;遇有障碍时强行提升;千斤顶歪斜;相邻千斤顶间升差太大及脱空长度过长等原因,都易使支承杆失稳而弯曲。遇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严重的质量和安全事故。处理方法按不同情况而定:支承杆在混凝土内部弯曲,要根据混凝土出模后,表面外凸并出现裂缝等现象检查出来。遇此情况应暂停使用该千斤顶,先将弯曲处破损的混凝土清除,然后根据弯曲程度的不同分别处理。若弯曲程度不大,可用带钩的螺栓加固;若弯曲严重,可将弯曲部分切断,再用钢筋帮条焊接。经处理后再支模浇筑混凝土。(2)筒仓中心轴线平移(仓壁发生倾斜或椭圆变异)滑升过程中,造成仓壁垂直度偏差的原因有:操作平台上上荷载分布不均匀,混凝土入模的起点不对称或浇筑高度不一致;内、外模板的倾斜度不一致;钢筋位置不正确,与模板相碰;支承杆位置不当或不垂直。当垂直偏差超过5mm时,便应加以纠正,纠正时,首先要找出倾斜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纠偏。纠偏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偏差大小分几次进行调整,否则易使仓壁出现“死弯”或将混凝土拉裂。(3)仓体扭转的观测与纠偏由于平台荷载分布不均匀,千斤顶上升有同步差,以及平台刚度,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平台产生偏扭现象,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筒仓底部设一台激光经纬仪作垂直观测。(4)混凝土出现水平裂缝或断裂防止的方法为:纠正模板锥度不够或反锥度的现象;经常清除粘在模板表面的砂浆及混凝土;纠正垂直度偏差时不要操之过急,应根据气温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加入缓凝剂,以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5)停滑措施。因施工需要或其他原因(停水、停电、天气变化)不能连续滑升,应采取下列停滑措施,即:混凝土应浇筑至同一水平面,每隔一定时间升高一个千斤顶行程,直至已浇筑的混凝土不与模板粘结为止,但应注意控制模板的滑空量,其最大值不得大于模板全长的1/2。停滑时,应特别注意要及时清除粘附在模板内表面上的混凝土和砂浆,以减少再次重新滑升时的摩阻力。混凝土接茬处,应按施工缝处理。
西山煤电集团公用事业总公司 郭忠豪
本工程为孝义市东义集团特种水泥厂工程,为四连体直壁圆仓,仓内径为10.00米,在5.00米以下仓壁厚为200mm,5.00米以上壁厚为150mm,基础为筏板基础,顶标高为-1.00米,仓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顶标高为20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2.滑模设计
(1)本工程4个筒仓相互连接方式,在保证总工期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决定采用组合下撑式、可调径平行桁架操作平台无井架液压滑模、线坠控制筒仓中心工艺施工。(2)由于该工程上下直径变动,在标高5.00米处,筒仓内径改变,根据滑模施工工艺及结构规范要求,必须在5.00米处进行一次改装,即内围圈直径变大,外围圈直径不变。
3.滑模施工工艺流程
(1)滑模全套设备:滑膜门架、桁架、平台木板、组合模板、内外围圈、吊架、提升设备、油管。(2)滑模组装:放滑模模板组装线及筒身圆心点→滑膜门架就位→组装桁架操作平台→组装滑模设备油路组装→校正滑膜模板→全面检查滑模提升设备及油路→进行一次试提升观察提升系统运行。(3)筒身滑模施工:提升模板→放线坠→检查圆心点、标高、扭转、垂直度→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振捣→待达到提升条件再提升模板。
4.模板的滑升
(1)采用间隔提升法,即混凝土交圈浇注完一个浇注层后,模板滑升相应一个浇注层高度,首次次混凝土浇注高度为1.00米,浇注混凝土前用压力冲洗模板及筒身混凝土接茬处,堵严模板缝,先浇注30mm厚与混凝土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然后浇注筒身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0.3mpa时,进行初滑阶段的试升工作,即将全部千斤顶提升20cm,直至下一轮的混凝土浇注,同时检查下部筒壁混凝土的强度上升情况,并做好内外壁表面的处理即可持续正常滑升。混凝土每次的浇注高度不得大于30cm,并保证混凝土的表面低于内模板3—5cm为宜,混凝土的浇注必须按方案拟定好的浇注点进行浇注,顺、逆时针方向交替连续进行,防止提升模板摩阻不均等,导致平台的倾斜。(2)一个行程提升高度不大于30mm为宜,每次滑升高度为300mm,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情况随时控制,其主要控制指标为混凝土出模强度达到5—10kg/cm2,如遇室外温度较高的天气,在浇注混凝土中间和提升1—2个行程,以防止混凝土与模板粘结,同时要经常检查承力杆及操作平台的工作状态。(3)承力杆采用φ25一级圆钢,滑模过程中要及时接长承力杆,并保证错开接头,同一断面接头率≤25%。提升过程是控制筒体中心及扭转的关键时刻,必须做到每天调整一次,两次提升的中间,每隔20—30分钟使千斤顶提升1—2个行程。在滑升过程中,要注意液压千斤顶的同步运行,尽量减少差距,滑升速度一般控制在100—150mm/h范围内。(4)滑升速度的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实际的滑升速度应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出模强度、施工季节、昼夜气温的变化、劳动力配备、混凝土的搅拌和水平、垂直运输能力等因素全面考虑确定。在滑模过程中,对于滑出模板的混凝土,要及时人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光,消除混凝土的不良缺陷,保证筒仓整体外观质量。
5.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1)支承杆的接长与脱空加固。支承杆的接头采用套管焊接连接。在同一截面的接头数不超过25%,第一段支承杆应分四个不等的长度,错开均匀布置筒壁,接长统一用3.5米长支承杆,当支承杆通过孔洞时由于周围没有混凝土面造成支承杆脱空,如果脱空长度过长,受压自由长度过大,极易失稳弯曲,应采取加固措施。可以采用钢筋焊接成三角架加固,方便有效。在滑升过程中,当支承杆本身不直或安装时未调直;负载太重;遇有障碍时强行提升;千斤顶歪斜;相邻千斤顶间升差太大及脱空长度过长等原因,都易使支承杆失稳而弯曲。遇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严重的质量和安全事故。处理方法按不同情况而定:支承杆在混凝土内部弯曲,要根据混凝土出模后,表面外凸并出现裂缝等现象检查出来。遇此情况应暂停使用该千斤顶,先将弯曲处破损的混凝土清除,然后根据弯曲程度的不同分别处理。若弯曲程度不大,可用带钩的螺栓加固;若弯曲严重,可将弯曲部分切断,再用钢筋帮条焊接。经处理后再支模浇筑混凝土。(2)筒仓中心轴线平移(仓壁发生倾斜或椭圆变异)滑升过程中,造成仓壁垂直度偏差的原因有:操作平台上上荷载分布不均匀,混凝土入模的起点不对称或浇筑高度不一致;内、外模板的倾斜度不一致;钢筋位置不正确,与模板相碰;支承杆位置不当或不垂直。当垂直偏差超过5mm时,便应加以纠正,纠正时,首先要找出倾斜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纠偏。纠偏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偏差大小分几次进行调整,否则易使仓壁出现“死弯”或将混凝土拉裂。(3)仓体扭转的观测与纠偏由于平台荷载分布不均匀,千斤顶上升有同步差,以及平台刚度,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平台产生偏扭现象,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筒仓底部设一台激光经纬仪作垂直观测。(4)混凝土出现水平裂缝或断裂防止的方法为:纠正模板锥度不够或反锥度的现象;经常清除粘在模板表面的砂浆及混凝土;纠正垂直度偏差时不要操之过急,应根据气温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加入缓凝剂,以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5)停滑措施。因施工需要或其他原因(停水、停电、天气变化)不能连续滑升,应采取下列停滑措施,即:混凝土应浇筑至同一水平面,每隔一定时间升高一个千斤顶行程,直至已浇筑的混凝土不与模板粘结为止,但应注意控制模板的滑空量,其最大值不得大于模板全长的1/2。停滑时,应特别注意要及时清除粘附在模板内表面上的混凝土和砂浆,以减少再次重新滑升时的摩阻力。混凝土接茬处,应按施工缝处理。
西山煤电集团公用事业总公司 郭忠豪
连体等截面筒仓滑模管理技术
点击下载
本文2012-01-08 09:49:38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22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