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山区农村电网线损管理的思考
贫困山区农村电网经过一二期及扩大内需工程改造,提高了电网安全供电水平,也为降损节能增效工作创造了条件。但边远山区农村由于在实施电网改造时受到资金,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有待于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更进一步地进行科学、规范的技术改造,相当一部分边远山区村庄暂时未网改从而引起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出现脱节,致使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我在神池县光荣院从事农电管理,结合实践经验我认为贫困山区降损必须从技术降损、管理降损和安全降损三个方面进行,技术降损是基础,管理降损是关键,安全降损是根本。
技术降损是基础。
1是要加强用电管理。针对边远山区农村配电系统变压器白天处于空载运行状态的实际,在日常营业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变压器各时段负荷的测试工作和月供电量、年供电量的统计、分析工作。在保证供电质量和能承受最大负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变压器负载率,降低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种原因,边远山区农村群众用电负荷集中在晚上19:00至22:00之间,针对这种情况,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户利用白天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避开晚上高峰时段,不仅提高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利用率,而且有效缓解了农改后因负荷急剧增加而出现的“小马拉大车”引起的矛盾,降低了配电变压器空载所引起的10kv配电损耗。2是要加装无功补偿装置。针对边远山区实际,近年来,我们按照“全面规划,布局合理,分散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考虑对大用户安装适量电容器,使其受电功率因数控制在0.85以上的同时,对二次变电所集中进行补偿,减少无功损耗及前段线路的无功负荷和无功损耗。3是要实行铅封和封钳集中管理。对所有供电户进行排队编号,统一制作和配备封钳和铅封。针对动力用户,还专门配备了带有编号的一次性铅封。制定出台了《供电所封钳和铅封领用办法》及相应的工作票制度。规范了从领取、使用、验收、上交的整套流程。既保证了“称杆子”的准确,也杜绝了某些不正之风。4是要积极推广边远山区农村电网典型工程设计。为了保证山区农网的经济运行,达到最佳的降损节能目的。
管理降损是关键。
1是要严厉打击窃电之风。贫困山区农村青年大部分有打工经历,在外学了点电工技术,同时由于经济困难,回家务农就对自家用电动起了脑筋,相互传授窃电“密诀”,互教窃电“技巧”,如用一双破鞋作为钩挂工具,连接架空线路,一是鞋有一定重量,连接有稳定性,二是断开很容易,用一根长棍子挑下就可以了。另外,山区一般陌生人很少,电工进村就是大事,谁都知道,发现电工检查相互通风报信。致使查处难度大大增加,农忙或抗旱季节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常年坚持反窃电营业大普查,成立电力稽查队,各供电所相应成立了稽查分队,加大反窃电营业普查工作力度,把责任落实到人。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查总表与查分表、用户表相结合,采取多种分析方法、多种技术手段、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严厉打击了窃电行为。2是要开展树木清障工作。近年国家退耕还林的实施,利国利民,但是对电网运行维护带来了一些不便,边远山区树木生长旺盛,有些树木触及线路,遇到阴雨天气泄漏电流很严重,危及线路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线路巡视,及时砍伐触及线路的树木,保持线路通道,减少电流泄漏,降低线损。3是要加强电力设施保护,从表面上来看,电力设施保护对线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事实上却有着很大关系。如果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不能落实到位,那变台、线路等电力设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而且会造成线路剪伐清理困难、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乃至不管是技术线损、管理线损都会无形之中增加。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乡包片、村包段、户包杆”的电力设施保护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村广大用户的保护意识,使他们把保护电力设施变成了自觉行为,而且在客观上促进了线损的下降。4是要分阶段实施,通力协作 ,从目前的实际看,边远山区农村电网降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我们不断改进的艰巨任务。因此要制定出长远的降损规划,分阶段的加以实施。更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才能堵住各种跑、冒、滴、漏、损,只有齐抓共管,才能将线损降低到最低限度。
安全降损是根本。
针对农村安全用电的氛围不浓,在农村用电中,一些农村居民用电图省事,思想麻痹,侥幸心理严重,不找电工安装接线,自己随意乱拉乱扯。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居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不懂得触电急救,加上儿童、小学生好奇心强和家长监护不力,都容易导致农村触电伤亡事故和群伤事故的发生。针对农电员工素质较低,部分农电员工,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而且年龄普遍偏大,与新形势下农电工作标准化建设、规范化操作、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新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农电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其措施和对策是 1、加大农配网建设与改造力度逐步将未改造的农村10千伏及以下配网发展纳入地方五年电网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农配网建设与改造力度和步伐。同时,对于新建农配网要严格按照有关工程设计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和验收,增强农配网抵御雨雪、洪水等恶劣天气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2、加强农电员工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的培训建立健全农电员工日常培训管理制度,强化培训的计划、考核、激励管理,在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上下工夫,突出培训的适用性、针对性、差异性,逐步实现培训的经常化,日常化、普遍化,从而全面提高农电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以此来降低贫困山区农村电网线损。
神池县光荣院 原国红
技术降损是基础。
1是要加强用电管理。针对边远山区农村配电系统变压器白天处于空载运行状态的实际,在日常营业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变压器各时段负荷的测试工作和月供电量、年供电量的统计、分析工作。在保证供电质量和能承受最大负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变压器负载率,降低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种原因,边远山区农村群众用电负荷集中在晚上19:00至22:00之间,针对这种情况,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户利用白天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避开晚上高峰时段,不仅提高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利用率,而且有效缓解了农改后因负荷急剧增加而出现的“小马拉大车”引起的矛盾,降低了配电变压器空载所引起的10kv配电损耗。2是要加装无功补偿装置。针对边远山区实际,近年来,我们按照“全面规划,布局合理,分散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考虑对大用户安装适量电容器,使其受电功率因数控制在0.85以上的同时,对二次变电所集中进行补偿,减少无功损耗及前段线路的无功负荷和无功损耗。3是要实行铅封和封钳集中管理。对所有供电户进行排队编号,统一制作和配备封钳和铅封。针对动力用户,还专门配备了带有编号的一次性铅封。制定出台了《供电所封钳和铅封领用办法》及相应的工作票制度。规范了从领取、使用、验收、上交的整套流程。既保证了“称杆子”的准确,也杜绝了某些不正之风。4是要积极推广边远山区农村电网典型工程设计。为了保证山区农网的经济运行,达到最佳的降损节能目的。
管理降损是关键。
1是要严厉打击窃电之风。贫困山区农村青年大部分有打工经历,在外学了点电工技术,同时由于经济困难,回家务农就对自家用电动起了脑筋,相互传授窃电“密诀”,互教窃电“技巧”,如用一双破鞋作为钩挂工具,连接架空线路,一是鞋有一定重量,连接有稳定性,二是断开很容易,用一根长棍子挑下就可以了。另外,山区一般陌生人很少,电工进村就是大事,谁都知道,发现电工检查相互通风报信。致使查处难度大大增加,农忙或抗旱季节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常年坚持反窃电营业大普查,成立电力稽查队,各供电所相应成立了稽查分队,加大反窃电营业普查工作力度,把责任落实到人。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查总表与查分表、用户表相结合,采取多种分析方法、多种技术手段、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严厉打击了窃电行为。2是要开展树木清障工作。近年国家退耕还林的实施,利国利民,但是对电网运行维护带来了一些不便,边远山区树木生长旺盛,有些树木触及线路,遇到阴雨天气泄漏电流很严重,危及线路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线路巡视,及时砍伐触及线路的树木,保持线路通道,减少电流泄漏,降低线损。3是要加强电力设施保护,从表面上来看,电力设施保护对线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事实上却有着很大关系。如果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不能落实到位,那变台、线路等电力设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而且会造成线路剪伐清理困难、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乃至不管是技术线损、管理线损都会无形之中增加。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乡包片、村包段、户包杆”的电力设施保护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村广大用户的保护意识,使他们把保护电力设施变成了自觉行为,而且在客观上促进了线损的下降。4是要分阶段实施,通力协作 ,从目前的实际看,边远山区农村电网降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我们不断改进的艰巨任务。因此要制定出长远的降损规划,分阶段的加以实施。更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才能堵住各种跑、冒、滴、漏、损,只有齐抓共管,才能将线损降低到最低限度。
安全降损是根本。
针对农村安全用电的氛围不浓,在农村用电中,一些农村居民用电图省事,思想麻痹,侥幸心理严重,不找电工安装接线,自己随意乱拉乱扯。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居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不懂得触电急救,加上儿童、小学生好奇心强和家长监护不力,都容易导致农村触电伤亡事故和群伤事故的发生。针对农电员工素质较低,部分农电员工,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而且年龄普遍偏大,与新形势下农电工作标准化建设、规范化操作、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新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农电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其措施和对策是 1、加大农配网建设与改造力度逐步将未改造的农村10千伏及以下配网发展纳入地方五年电网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农配网建设与改造力度和步伐。同时,对于新建农配网要严格按照有关工程设计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和验收,增强农配网抵御雨雪、洪水等恶劣天气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2、加强农电员工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的培训建立健全农电员工日常培训管理制度,强化培训的计划、考核、激励管理,在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上下工夫,突出培训的适用性、针对性、差异性,逐步实现培训的经常化,日常化、普遍化,从而全面提高农电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以此来降低贫困山区农村电网线损。
神池县光荣院 原国红
关于贫困山区农村电网线损管理的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2-01-08 09:48:24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216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