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三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从2010年6月开始,xx县xx镇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全面清理、整顿和规范。此举仿佛池塘中丢进了一块石头,顿时在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了阵阵波澜,在广大党员干部和老百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持反对意见,觉得这是镇党委、政府在找村组干部的“岔子”和“麻烦”,目的是给村组干部们套起 “笼头”、 戴上“紧箍咒”;而多数人则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这是镇党委、政府从根本上保护基层干部而采取的一条硬举措,更是从源头上推进村民自治、消除社会矛盾、破解稳定隐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副“解脂降压”良药。
农村“三资”这塘水到底有多深?究竟有多浑?
拥有5.2万人的xx镇,辖12个村(居)民委员会76 个村民小组。自1999年村级体制改革后,随着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有序推进,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
然而,面对三年一届较为短暂的村“两委”班子和村民小组换届选举现实,面对来去匆匆的“村官”队伍群体,令当地党委、政府陷入了极为无奈的被动境地。一方面,由于极少部分村组干部在换届选举中被拉下“马”来,落选后心态不正,故意或借故不移交相关手续,导致继任者无法摸清村组集体的“家底”,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人为地造成了“三资”管理的脱节,继而滋生和演变出一些难于辩明、澄清的历史遗留问题,客观上导致了村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流失,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少数地方在宗族势力等非正常因素的操控和影响下,每次村级换届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批从未在基础岗位上实践、锻炼过的“新面孔”,个别村委会甚至出现村组干部集体“大换血”现象。这些“新官”上任后,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加之政策水平有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思想教育难、行为规范难、工作调动难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的极少数村组干部在“当官发财”思想的支配下,我行我素,权力欲望膨胀,或村务、财务公开不透明,如同“雾里看花”;或肆意捏造支出项目,虚开发票,鲸吞公款;或变相占有集体资产,想着法子将集体资产置于自家名下;或在出让集体土地过程中,贪污、私分集体资金;或在承包集体山林、土地、矿山、鱼塘、果园、桑园等资源时做手脚,捞取“油水”……诸如此类,主观上造成了村民的愤慨,并由此导致村民群体上访和联名告状事件层出不穷,炮制出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协调、不一致的不稳定因素,给当地党委、政府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据xx镇纪委书记章向东介绍:私心过重和难于监管,是造成村组干部职务犯罪的先决因素和条件。自1999年村改委以来,该镇已出现了5 起村组干部贪腐案件,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的12人。
“三资”清理困难重重,连续“猛药”方见端倪!
众所周知,长期形成的村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乱象,堪称是一个积重难返的现实问题,犹如悬在当地党委、政府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有劈将下来的危险;又似一个积
乡镇三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本文2012-01-07 17:00:2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