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广播电视台如何转型发展 做强做大
市级广播电视台如何转型发展做强做大
——以山西省xx广播电视台为例
文化体制改革后,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形成了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综合文化执法队三足鼎立的格局。县市级大都由广播电视中心(局)转变为广播电视台。在新的格局下,县市级广播电视台应当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跨越发展这条主线,继续围绕提升广播电视台影响力这个核心,提升广播电视台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传播能力,改进新闻宣传内容、改进新闻传播手段、改进办台机制体制,达到强化广播电视台权威性和公信力,增强广播电视台竞争力、扩大广播电视台覆盖面,拓展广播电视台舆论阵地的目标。
一、立足地方广电的性质作用 提升“主流维度”的品牌影响力
立足地方广播电视的性质、地位、作用,就是要全面履行把握正确导向、确保安全播出、发展事业产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四项基本职责;就是要始终以宣传为中心,把把握正确导向作为最大政治、最硬道理、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把新闻立台作为媒体建设首要理念,把贯彻“三贴近”作为加强改进宣传的根本途径。
立足地方广播电视的性质、地位、作用,就是要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始终把意识形态属性放在第一位,巩固喉舌性质,坚持党管媒体;就是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就是要遵循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规律,特别是要努力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就是要统筹发展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努力完成双重任务,努力做到两手抓,两加强。
作为地方的主流媒体,要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将全局高度与地域贴近有机结合,将战略高度与百姓生活有机结合,将市委政府主流媒体的高度深深扎根于孝河大地,努力将主流媒体的政治优势、高度优势、权威优势、公信优势、平台优势转化为区域媒体品牌,转化为现实的地方新闻生产力,影响区域最有“影响力的人”,在区域内外产生强大的主流影响力。
作为地方的主流媒体,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一是要围绕市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大型的主题采访活动,将市委和政府的重大工作举措通过新闻行动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全市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围绕百姓所难所需,策划举办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体解难,为市委政府分忧;三是互为平台,听取民意,在政府部门和市民群众中间架设起沟通联系的桥梁;四是进一步强化主动对外宣传的意识,抓住一切机遇,创设各种平台,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要努力做好中央二台、山西卫视的外宣报道,更好地向省内外、国内外宣传好xx,提升xx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要强化电台的内容改版工作,实施《xx新闻》整点滚动播出,强化电台在主流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扩大电台的影响力。
二、内容着力民生理念,打造“内容维度”的核心竞争力
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格局下,地方电视台根基所在本地区域及周边地区。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立地,就必须以贴近性增强吸引力。要把做强本土新闻做为主攻方向,重视新闻策划,只要市委市政府关注,百姓关切的内容,就要不遗余力、不惜时间地报道,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就必须以思想性凸现影响力。思想乃传播生命力之魂,有思想的传播,才是有生命承传价值的传播。要强化节目内容的思想性,在新闻价值的判断、报道内容的甄别上注重理性色彩和建设性态度。《xx新闻》和《特别关注》要在继续强化“一晚打尽”的基础上,主题穿贯,一气呵成,发挥新闻宣传的集聚效应。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和权威公信力,在把握报道内容和讲究报道节奏的基础上,强化“本台评论”、“本台快评”的功能作用,在引导公众、营造氛围、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方面履行主流媒体应尽的责任;就必须以主题化提升感染力。要“以快制胜”,强抓新闻的“第一落地权”,掌握新闻的“第一解释权”,尤其在重大题材和民生新闻上要深化主题报道,要通过深度采写、视角转换、引入各方观点,再加以延伸挖掘,增加信息量,以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就必须立足本土文化,制作具有本土文化的原创性节目。各经办节目部室都要紧紧抓住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品质,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制作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适合本地观众口味的电视节目。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说:“一个具有‘卖点’的传播产品,应该有好看、有用、重要三个基本元素。”广电节目如何做得好看、有用、重要呢?就是要让新闻和节目注入强烈的民生意识。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平民立场为切入视角,注重对民众强化信息的主流取向,情感的深层抚慰,意义的理性启发。就是要以“大民生”给新闻和节目定位,要以更广阔的视域、更人文的视角、更客观的高度、更多样的形态,关注并展现与百姓密切相关的事情。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纳入广电新闻和节目的采写范畴,不仅关注国计民生、重大政策等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且关注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生存状态,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讯息。
一要狠抓节目策划工作。要积极探索建设“三级策划机制”,即编委会的年度主题策划,类型部门的阶段性策划和采编人员的新闻事件动态策划,而所有的着力点,都要致力于本土新闻的深度开发,着眼于原创节目的积极推进,得益于采编队伍的能力提升。通过“三级策划机制”,努力实现用民生视角做好广电节目,用广电评论引导社会舆论,用现场直播凸现广电优势的战略目标。
二要努力提升《xx新闻》、《特别关注》的品牌影响力。《xx新闻》要进一步提升宣传质量,增强信息量、实效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把形势说透,把新闻做足,把观点唱响,把故事讲好。在时政新闻和领导新闻的报道中,要选取老百姓最关注的信息,以群众的语言去解读重大政策和决策的内涵。要加大对民生新闻报道力度,要用更多、更广、更深的资讯视野和冷暖情怀,报道好老百姓的“家长里短”。《特别关注》要以更加关注民生的姿态,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突出战略思想之重,先进典型之重,评论理论之重,以主题类报道的生动性、活动类报道的延伸性、经验类报道的操作性、事件类报道的透彻性、服务类报道的互动性,满足观众对高端资讯的现实需求。重点在新闻观点和观点新闻上下功夫,在新闻调查和调查新闻上做文章,在新闻故事和故事新闻上求共鸣。
三要全力以赴抓好栏目制作,打造品牌节目,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三农》、《消防你我他》、《百姓故事》、《经济生活》、《警视追踪》、《文化xx》、《教育在线》、《法在身边》等都要强化本土意识和民生视角,要学会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来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命运,社会热点民生化引导,平凡事迹民生化挖掘,故事讲述民生化视角,多做创优、好看的品牌节目;社教部、经济部、栏目组和广播部要运用“联合办台、联合发展”的思路,在每个季度举办一到两次大型的户外活动。或政治性强的重大主题性活动,或百姓生活的阶段性主题活动,或针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公益性活动,或传播知识的文化类活动,积极推介自己的栏目,扩大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要多搞影响力大的现场直播、录播活动。现场感和仪式感是广播电视区别于其他媒体最显著的特点。文艺部要市场化运作,多搞跨区域性的辐射力较大的青少年赛事活动,多搞社
市级广播电视台如何转型发展 做强做大
本文2012-01-06 22:55:47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