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党的宗旨是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重要讲话指出,牢记党的宗旨,坚持艰苦奋斗,这两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否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并在实践中认真地加以落实,对于在新形势下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和发展党同群众的联系,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意义极其重大。
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
1.党的宗旨的内涵
宗旨是人或组织的行为的目的和意图。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纲领和宗旨,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可以从它的纲领和宗旨来分析,归根结底看它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和根本立场,要求一切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决定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论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切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根本宗旨的科学理论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的主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历史,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而生产力则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没有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生产,便没有人类文明发展史。因此,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人民群众,理所当然地居于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和社会主人的地位。
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都是劳动者创造的。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与创造,不仅人类社会不能生存和发展,连人类本身的繁衍也无法进行下去。与此同时,劳动者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的过程,则是人类科学文化等精神财富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原动力。仅以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科技、教育发展的历史为例,从指南针、造纸术和火药的制造与运用,到“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等令世界瞩目的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和集中西建筑艺术大成、精美绝伦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的建筑与珍藏的瑰宝(均毁于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之役),到堪称世界之最的长江三峡工程、堪称东方第一桥的杨浦大桥的兴建;从秦兵马俑到今天誉满全球的灿烂中华文化,无一不是我国劳动群众—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不断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是广大人民群众,以其历史的主动性,通过革命斗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中国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便是劳动人民为主体的中国各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性,投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阔步前进。历史雄辩地表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因此,以实现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所决定。
3.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我们党早在90多年前创建的时候,便庄严地宣布: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和打算,它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的解放。它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它根本不同于一切为某一特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谋利益的非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从诞生之日起便自觉地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充当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工具。90多年来,我们的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唯一宗旨,作为党的全部运动的根本目的。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党的纲领明确规定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高度的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精神文明的空前提高和两个文明的高度统一,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都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其体力、智力等也将得到自由与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社会最深切的期望,集中了全人类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以实现这一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以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美好未来而奋斗为天职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唯一宗旨。履行这一天职、完成这一使命、实践这一宗旨,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与根本特点,也反映了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共产党人无私的胸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全党同志坚持和实践党的宗旨的奋斗史。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代表着广大群众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主与解放的愿望和要求,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践党的宗旨,进行了长达28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翻身解放,他们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奋斗,努力工作。李大钊、瞿秋白、向警予、方志敏、陈铁军、周文雍、张思德、刘胡兰、江竹筠等百余万共产党人,更是为实践党的宗旨而英勇捐躯。由于老一辈共产党人和先烈们为人民利益的不懈斗争,才实现了我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解放。
新中国诞生后,人民群众做了国家的主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执政党的领导地位,为共产党人实践党的宗旨,为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强调“每个党员都应当理解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国以来,经过我们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艰苦奋斗,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事实表明,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全党同志坚持和实践党的宗旨的奋斗史。
坚持党性,坚持党员标准,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敢不敢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是衡量、检验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一个共产党员,公而忘私,勤奋工作,把自己毕生的精力以至生命都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党性最完美的体现;反之,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而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甚至为了达到一己私利,与民争利,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这就是党性不纯或没有党性。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此作为自己言行的最高标准和准则,以实际行动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在新世纪、新阶段,尽管党所面临的环境、所肩负的任务有所变化,但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变,仍然需要坚持和发扬。
1.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面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也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可以说,能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直接关系到党能否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问题。一旦淡化或背弃了这一宗旨,就意味着党的性质要发生蜕变,共产党也就不成其为共产党了。
进人新世纪,党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党员干部能不能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临着新的考验。一方面,经过知9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就使我们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应该说,我们党对这个问题历来都是很重视的。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跟 黄炎培 先生谈话,就探讨过一个政党如何跳出“周期率”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邓小平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指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一个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但是,客观地说,广大党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都是很深刻的,随着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这个问题也显得不是十分迫切。在人们的意识中,脱离群众、人亡政息,那似乎只是剥削阶级政党才有的事,在共产党的身上不会发生。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把这个问题突出地提到了我们面前,促人深思。它使我真切地认识到,即使是工人阶级政党也仍然有一个能否跳出“周期率”的问题,有一个权力考验的问题。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另一方面,我们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但是搞市场经济,就要讲物质利益,就会出现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生活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容易使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以为搞市场经济就是各人顾各人的利益,只要能捞到钱什么都好办。正是在这种错误思想影响下,少数党员干部丢掉了党的宗旨,经不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面前打了败仗。有的高高在上,当官作老爷;有的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有的利甩职权侵吞国家、集体资财。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我们党的形象,破坏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仍然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吸务的宗旨,就变得格外紧迫和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尼服务的宗旨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这个庄严的革命口号决不容玷污。江泽民同志也一再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仍然要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共产党员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群众,领导干部之所以不同于普通党员,很重要的就体现在这些地方。否则,抛弃了党的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一定要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新时期坚持党的宗旨,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或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坚持党的宗旨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最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会不断得到提高,人民群众才会满意。因此,新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建功立业。
为此,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这些路线方针政策对头,使人民得到了实惠,受到了人民拥护。只有坚持这条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才能真正造福于人民。邓小平反复强调,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人民才会相信党,拥护党。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所以,每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都必须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全
牢记党的宗旨是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保证
本文2011-12-30 14:05:07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178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