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2011年卫生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县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地卫生行政部门及省、地医改办的关心、支持、督导下,紧紧围绕省地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两个目标责任书下达的任务,以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为重点,突出抓好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基础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和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五项重点卫生改革工作,促进全县卫生工作稳步、可持续发展。一年来,全县各医疗机构完成业务收入8424.6万元,诊治门诊病人34966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7848人次,完成各类手术 3674例,同比增长20.7%、5%、4%、5.2%。完成ct检查12883例。
一、卫生工作进展情况
(一)注重民生,有序推进五项重点改革
1.加快推进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为做好新农合筹资提标工作,县财政配套260万元,新农合年人均筹资标准由2010年的154.3元提高到300元。县合管办着手强化新农合资金监管,着力落实单病种质量控制与付费制度,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督导检查和外伤病人的调查力度,对全县县、乡合管办、医疗机构负责人、报账员、社区负责人约120人进行了新农合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培训。完成了31.61万参合农民的数据核对及录入。重新修订并下发了《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扩大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的医疗保障范围,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保障病种由4种扩大到15种,将重性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手术、放疗、化疗,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透析三类特重大疾病纳入提高保障范围;将慢性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22种慢性病、高原病、地方病纳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特定慢性病保障范围。2011年全县参合人数322060人,实际参合人数316102人,参合率为98.15%,到位资金7692.26万元。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省、地、县、乡分别达到60%、70%、80%、90%,省、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实际报付比例40.4%、59.45%、72.41%。为促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五统一”, 2011年9月7日 ,我局按有关部门安排将新农合经办职能移交县社保部门。
2.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要求村以上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执行《xx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品目录(2011版)》内基本药物。目前,29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县财政落实基本药物补偿资金50万元,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用到安全、价廉、质优的基本药品。 2011年9月1日 开始,县人民医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同时,通过执行对乡村医生提高补助标准等办法,全面实行318个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配备率到达100%。财政支持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周转金95.4万元,基本药物医保支付严格按照省、地有关规定执行。
3.着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资1500万元的县中医院住院楼项目主体已封顶,项目可望在年底完工;投资220万元xx、xx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已完工,并已投入使用;投资140万元的1889座卫生厕所建设项目已完成 所。投资1376万元为xx、xx、xx等9个乡镇卫生院修建总面积为8600平方米的215套公共租赁房项目正在实施中。投资58万元初步建成28个乡镇卫生院局域网,完成投资170余万元给乡镇卫生院配发了联想电脑、联想万全服务器、网络交换机、打印机各一台,给318个村卫生室配发了联想电脑,给29个乡镇卫生院安装xx省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16个卫生院正在试运行,其余卫生院正在维护基础数据。落实2011年乡村医生资效补助经费,完成了乡村医生年度培训。继续推行基层卫生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度试点,进一步强化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年内争取基层卫生院人员总量编制425名,科学、合理、有效解决了乡镇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人员紧缺现状,对29个乡镇卫生院234名历年聘用的中专以上医学毕业生和乡镇计生站19名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纳入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人员竞聘上岗、同岗同酬范畴,对即将分配的23名全科医生预设了岗位,使乡镇卫生院人员总量由年初的109名增加到385名,明显缓解了人员紧缺状况。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卫生人才培养,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多种手段,对优秀人才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重点培养,年内签订13名免费全科医生指标到xx大学医学院进行5年医学知识学习,安排14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参加全省为期一年的全科医生培训。选送6名卫生院技术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34名县级医院技术骨干到北京安贞医院、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州中山医院眼科中心、沈阳205医院、辽宁营口市医院等省内外三级医院参加为期6个月以上的培训学习。认真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选派6名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到xx、xx、李尔堡等基层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指导被帮扶单位提高妇产科、儿科临床救治诊疗水平。
提高政府对村医的补助标准,将乡村医生每人每年补助由5000元提高到8000元。截止目前,已落实乡村医生补助50%,其余50%经年底考核合格后发放,同时每个村卫生室按1000元标准给予水、电、暖补贴,对取得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执业资格证的村医,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补助,年底一次性发放。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倾斜、允许自种、自采、自制中草药及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增加村医收入。鼓励和引导村医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商业保险,逐步解决村医老有所养的问题。
4.进行深入开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落实人均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875.25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700.2万元,省财政105.03万元,县财政70.02万元。建立农村居民标准化电子档案26.4万人份,建档率达85.7%,建立基础档案33.26万人份,建档率为95%;建立城镇居民标准化电子档案1.79万人份,建档率为42%。全县累计完成健康教育活动1028次;儿童保健管理人数26530人,孕产妇管理人数3773人,住院分娩率达97.73%,叶酸普服人数达到4562人,普服率达91%。65岁以上老年管理人数22900人,高血压管理6387人,糖尿病管理1816人,重型精神病管理人数234人,地方病防治管理57人次。截至10月28日,已完成宫颈癌筛查6700例,确诊宫颈鳞状上皮癌2例,宫颈原位癌5例。完成了对29个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妇幼专干和1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的医改专题培训工作。补助183.2万元为全县229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的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工作,预计11月低完成数据分析和统计。
5、统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制定了《xx县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方案》、《xx县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方案》,在乡镇卫生院已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 2011年8月1日 开始,全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经费补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补助,县财政从2011年1月开始对全县29个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实行全额拨款,大大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运转困难现状。推进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保障新机制,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人员总量控制,根据《xx省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方案》(x政办〔2011〕113号)文件精神,核定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总量为425名。人员缺口将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按岗聘用,聘期3年,同工同酬,合同管理,定期考核。人员力争三年内补齐缺口。根据人员竞聘上岗方案,我县已完成乡镇卫生院院长岗位竞聘人民主测评、竞聘演说,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民主测评和竞岗考试环节,目前正在审核技术职称证件及核定上岗工作,并着手工资核定工作。
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制定了《xx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xx县改革试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方案》、《xx县县级医院岗位设置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以县为单位实行人员总量控制,初步设定县级医院人员总量为576个,县人民医院340个,县中医院170个,县第二人民医院57个。县级医院结合岗位总量设置定岗方案,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动态调整。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各医疗机构实行定编定岗,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xx县人民医院为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xx县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参照方案积极开展公立医院相关改革工作。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合理确定县级医院人员配备总量,加强人才、技术、内部管理等建设,加大对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重点支持县级医院院前急救、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公立医院信息化网络,三年内逐步实现县、乡互联互通。推行公立医院向基层卫生院的双向转诊和医疗帮扶。力争“十二五”末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中医院巩固二级甲等中医院,二医院全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杂症的诊治能够在三级医疗网内基本解决,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内部管理效能、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质优、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强化措施,全力做好八项重点卫生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完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控。加大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乙肝、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强化培训演练、基本物资的储备和日常管理,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工作水平,年内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模拟演练4次。传染病网络直报14种共893例,报告发病率215.7/10万,死亡2例,其中乙类传染病9种787例,丙类传染病5种106例。大力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知识123”宣讲活动,普及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了玉树地震灾
全县2011年卫生工作总结
本文2011-12-07 15:27:51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