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完善机制创新、创先争优为民经验材料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11-11-29浏览:2046下载150次收藏

哈门镇党委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探索创新加强社会管理模式,以便民、为民、利民、惠民为目的,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服务为先”活动主题,全面开展党员干部便民服务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提高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使全镇党员干部呈现出“党员人人有作为,干部个个干实事”的良好局面。  

一、主题设计  

    镇党委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农村、深入实际认真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讨论,确定了“便民利民,服务为先”这一社会管理主题,把为民服务作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为民导向,确立民生优先、服务第一的理念,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办好利民实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载体创意  

镇党委紧紧以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为中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探索创新加强社会管理模式,以推行综治维稳机制、干部管理机制、党务公开机制和为民服务机制“四项机制”为载体,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中创先争优,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思想保证。  

三、实施过程与方式方法  

(一)完善综治维稳机制,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哈门镇是一个向工业化迈进的新型城镇,而随之引发的村企矛盾也比较多,为了做好全镇的综治维稳工作,该镇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8个社会管理片、58个社会管理点(村、社区)、229名社会管理员队伍,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社会管理网格。让镇、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担任矛盾纠纷的信息员,随时掌握网格中的情况,做到了每个网格中都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网格中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建立了综治维稳“零报告”和重大事件“周汇报”、“月研判”机制,实行领导包案制和领导干部轮流接访制,积极排查一些苗头性的矛盾纠纷,对一些较大矛盾召开党政领导干部会议进行研究,商定解决方案,做到了主动预防、提前化解,保证了全镇的和谐稳定。  

(二)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形成干事谋事氛围  

乡镇工作的特殊性需要镇干部每天下村进农家,无形中造就了工作纪律涣散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该镇严格实行每天签到制和请销假制度,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镇党委与党支部、党支部与党员干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进行考核。组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2个服务中心,建立了正职领导抓副职副职领导,副职领导分片分业务纵向、横向“双向抓”,中心主任横向抓的干部纵横管理网络。实行科级领导干部每天碰头研究部署工作、对重点工作实行阶段安排部署,明确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科级领导干部实行周工作总结和安排制度,给一般干部每天安排工作,保证了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干部每一阶段、每一周、每一天都有事情干,人人都有责任的工作机制。对每个干部按工作设岗定责,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人,使每名干部心中有目标,人人肩上有责任。同时,建立了干部去向报告制,包村干部下村前要向分管领导报告村名和所办事项,业务干部暂时离开岗位时要向中心(科室)主任报告去向及事项,科级干部须暂时离开岗位时也要向正职领导报告去向。这样,领导干部到一般干部的去向都在镇党委、政府的掌握之中。  

(二)完善党务公开机制,加大群众监督力度  

按照“有载体、有内容、有记录、有档案、有程序、有人员、有制度、有效果”八项要求,制定下发《中共哈门镇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公开设施、公开内容,严格公开程序,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公开评议制、公开信息反馈制、公开备案制等相关制度。按照党务公开目录,划分了全局和中心工作、党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综合治理、其他工作等6项内容。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党务公开模式。通过公开栏、文件和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样化公开。依法依规对镇情概况、党的各项制度、镇党建工作、创先争优活动等内容进行长期性公开;对镇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新一届党委成员工作分工、为民办实事项目等常规性工作进行阶段性公开;对发展党员情况、周工作总结和安排等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群众关心的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和低保户的评定标准及评定结果等热点问题及时公开。同时利用镇办事服务大厅led电子显示屏对党的有关政策、党的制度建设、镇党委研究部署的工作内容滚动播出,做到干部群众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知晓和监督。  

(三)完善为民服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以方便群众为目的,建立了政务公开机制,公开科级干部及科室职责、任务和分工,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在农村、社区公开干部服务电话,随时提供电话服务、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为方便群众办事,镇上通过整合镇属各中心(科室)服务职能,今年,哈门镇筹备资金20万元,建成镇政府便民综合服务大厅,对群众办事来访实行集中办理,大大缩短了群众行程,针对农村实际,实行全天服务制。同时根据乡镇办事的特点设置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劳动就业、救济救灾等8个办事窗口,由镇长兼任办事大厅主任,1名副镇长和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兼任办事大厅副主任,并抽调16名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人员进入大厅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全天候服务,公开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和收费标准,大大缩短了群众办事行程和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服务型政府建设真正走进了群众身边,廉洁高效的服务形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使为群众服务工作更具人性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四、成效与反响  

   “四项机制”的全面推行,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为村(社区)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形成了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和谐村(社区)建设的生动局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一是掌握了社情民意,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制度层面的框定和刚性措施的制约,促使镇村干部定期开展接访、走访,并为村(社区)群众建立档案,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困难对象、上访对象、帮教转化对象等各类重点人员的动态,甄别筛选、逐级向党组织上报各类情况,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服务和管理中情况不明、底子不清、信息不全等问题,为全面掌控社情民意,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储存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强,群众关心的诸如治安、水电路、危房改造、贫困救助、文体活动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党群干群关系理顺了,整个村(社区)心齐了,气顺了,社会也就和谐稳定了。  

二是改进了工作方式,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开展“四项制度”让镇村干部把精力、身子下沉下去,把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为镇村干部深入基层、走向群众打开了通道,进一步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群众普遍反映,过去是群众千方百计找镇、村(社区)干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完善机制创新、创先争优为民经验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